第1056页

齐泰一边看上面写的东西,一边问道,“圣上,此项耗费每年需钱粮几何?”

朱高煦道:“朕还没算过。”

不过他很快又说了一句,“远方有个国王说过一句话,朕觉得很有道理。他说从来没有听过,办教育能把一个国家办穷(德皇)。”

齐泰看了好一会儿,仍然没有急着递给身边的钱巽。因为上面记录的东西,实在是有点新奇,他一时半会看不明白。

朱高煦见状,招呼几个人回到书案前,指着纸上的东西道:“数年前,朕便在收集一些更简洁的教习方式。相比蒙学,一共有四项改变。

这种是印度数字,用在算术上。印度人在数学上很有造诣,波斯去的回回教门征服印度之后,还抓了他们的数学家专门教导自己人,以至于不少人以为这是阿拉伯数字。

为了适应算术和公式的书写方式,新学文章改用从左向右阅读的习惯,并以横排文字为主。正式公文、书信、书法等不变。

这种符号是拼音字母,分元音与辅音;任何读音,只要用两种字母合用,再加上四个音标,便能拼读出来。朕还为字母的读法、用同样读音的汉字标示出来了。此法可以让识字更容易、更迅速地向文盲庶民推广。另外还有断句的符号,也是为了让阅读、识字更加简单。文字向实用方面改变,而原先的书写方式、仍可用于文学与艺术。”

这时钱巽说道:“此法若得以推行,圣上之功、堪比始皇帝矣。”

工匠出身的茂开山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附和起来。

齐泰只是微微点头,没有贸然明确主张,他还没来得及深思熟虑。

朱高煦听罢,似乎受到了鼓舞:“待朕召集大臣商议之后,便安排具体施行方略。”

齐泰终于开口道:“圣上明鉴,此法或许有用,但必非一日之功、乃长远之略矣。对于眼下朝廷南征,此事恐怕起不到丝毫作用。”

朱高煦马上回应道:“齐部堂所言极是。但现在不做这些事,以后也没办法发展技术。”

齐泰又道:“臣不知真腊、暹罗、满刺加、爪哇等国,大致能调动多少兵马用于作战。”

朱高煦想了想道:“参照第一次征安南国之时,安南国的动员人数,朕认为地盘较大的真腊能动员的兵力,可能也不会超过十万人。因为安南国一直在学习中原的统治制度,动员能力极可能比南方诸国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