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页

实际上足利义持将军,现在已经骑虎难下,只能继续强硬。所以室町殿才下令,捉拿了明国使节等人。

从足利义满到义持,两代将军都在力图削弱实力太大的守护大名,想增强室町殿的威信。现在若是太容易屈服于外敌,多年的经营便前功尽弃了,一心励精图治的足利义持、绝对不会甘心。

赤松义则认为,将军的决心可能是正确的。

上位者哪怕是错误的决定,只要一心一意坚持到底,恐怕也比左右摇摆、更能维护国家的统治。

第七百九十五章 新仇旧账

明军消灭了宗氏、以及对马岛的倭寇之后,又有钱习礼等使节一行人,下落不明。在此之后,明日两国便没有交流了。

如果按照以往的经验、看待武德二年的大明日本来往,人们可以推测,这样的事多半最后是不了了之。洪武年间,因为日本国使团涉嫌参与胡惟庸一案,国家关系一度紧张,后来也没有结果。

盖因水远路遥,来往不便;且任何国家朝廷,也很难只因为道理上的对错、上层的喜怒,而大动干戈。毕竟成本太高,代价太大。

大明开国以来,安南国、日本国,以及西南边陲各个土司,都曾多次挑衅大明朝廷,也都不曾有下文。唯有太宗皇帝亟需展现武功,又判断安南国胡氏乱政时期有机可乘;才因护送陈天平的人马被袭击之事,发动了大规模的征安南国之役。

所以日本国上层,可能也认为不会有大战。但是,这次日本国似乎对形势是一种误判。朱高煦决定发动征日之战,主要也不是因为使臣被扣等问题,他的理由很难被世人所理解。

第二次廷议,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

在皇帝的决心下,又有一干心腹谋臣支持朱高煦、并为之出谋划策,于是朝廷终于决策了对日开战的大事。

朝中仍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一些大臣主张将兵事重点、放在蒙古方向,不应该四面开战;但大明此时的皇帝,仍然有乾坤独断的大权。

诏书也颁布了,其中指责了日本国室町殿,二十大新旧罪状。包括包庇倭寇劫掠军民、非法扣留大明使节、无故屠杀大明水师官兵、欺君、谋刺太祖等。

同时朝廷派遣了使节、前往朝鲜国汉城,下旨朝鲜国国王李芳远:最迟应在武德三年四月初一之前,于釜山镇囤积两万大军三月粮草之需。并于七月一日之前,继续调运另外的三月之粮。而大明朝廷将会以赏赐礼物的方式,回报朝鲜国王。兵部、户部都派了官员去朝鲜国,监督此事切实执行。

接着兵部下达了军令,部署水师舰队,应于武德二年底之前、攻占壹岐岛,并在港口修筑棱堡、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