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页

朱高煦道:“把它交给守御司南署的右守御使、钱巽,并称是来自海外各地。”

那本书的封面有书名,上书:诸国科学译汇。

姚姬翻看了一会儿,抬起头道:“世人著书立说,都想立万世之名。圣上倒好,如此小心翼翼,轻易就把名给了姚芳。”

朱高煦道:“朕早就不在乎名声了。”

姚姬似笑非笑地看着朱高煦:“那圣上在意甚么?”

朱高煦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浩瀚的浪潮把我推到了这个时间、这个位置,且我有这个见识,便必须要尽到力所能及的责任,并不为了自己。若是因自己的愚蠢与畏惧,让一个伟大的文明丧失了机遇,那便死而不安了。”

他喃喃道:“物竞天择,天道没有道德可言。”

姚姬那缥缈的笑意消失了,她十分认真地想着、刚才朱高煦这段晦涩的话。

第七百六十六章 踪迹难寻

安南国的旱季即将结束,明军已经停止了几乎所有军事行动,诸部将士都驻扎在平原地带的重要城市休整。陈正元政权也在各地、逐步建立了有效的郡县制度官僚统治。

安南都督府得到可靠消息,在东关城西南面、至李仙江之间,山里有几处叛军开垦的庄田,并有黎利部的人马在那里活动。

或许因为那片山区、距离安南国的统治中心很近,都督府决定派出一支军队,前去捣毁叛军的农田和仓库。

这是一支由两个百户队组成的步兵军队,另有几个斥候小旗。主力近两百人,正沿着山林间狭窄的道路行军。人马只能以长蛇一样的队形前进。

周围山林纵横,树林茂盛、不见人烟,人们满眼都是绿色的草木。不过斥候小队仍不断地进入树林,搜索可能出现的人迹,避免主力遭遇突然袭击。

一个斥候小旗长小心翼翼地拨开灌木树枝,低头察看着地上的情形。他是个年轻的低级武将,动作十分小心,手里提着一把柴刀,一边察看状况、一边身先士卒开路。

军士们有的很紧张地左顾右盼,有的有气无力地跟着步行。周围除了鸟叫十分安静,新进斥候队的军士、觉得不堪忍受的事,只是道路崎岖。他们一些人拿着春寒轻铳、身上挂着弹药和火绳,也有几个人拿着盾牌与长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