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页

他对妙锦说道:“‘靖难之役’、‘伐罪之役’以来,因为皇权的更替问题,朝中文武有矛盾激化的趋势。朕登基不久,只怕将来会陷入无尽的内耗。这解缙与胡广的恩怨争斗,扩大之后没有任何好处,朕便做个和事佬;同时也是君臣之间的姿态,胡广比较听话,解缙不听话,和解罢!”

妙锦思索了片刻,轻声道:“圣上要做媒人了?”

朱高煦摇头,提起桌案上的毛笔,写了几个字:孔雀东南飞。

他把没干的纸递给王贵,说道:“你把朕的书法,拿去赏赐给胡广。”

王贵躬身上前,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去,说道:“奴婢领旨。”

朱高煦信守承诺,开始与妙锦谈起今天召见胡濙的情节。因为妙锦的立场不在于文官集团,所以朱高煦更是少了一些避讳,说得更加透彻。将大明中央集权的运行“圆圈”也做了一些见解叙述。

妙锦显然事先没有意识到,其中有这么多事情。她看向朱高煦的眼神,也多了几分崇敬与欣赏。

朱高煦见状十分受用。无论他的内心多么复杂,却也无法摆脱原始的诉求,价值感与认同感。

第七百五十七章 权变与诚意

赏赐给胡广的书法,实在有点粗糙。五个大字写在有点皱的普通宣纸上,或许写完之后没有好好处理墨迹、以至于“飞”字有点花。

好在圣上的字,写得行云流水,说是书法亦不为过。太监王贵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这是圣上兴致一起练字的纸,不是那么完美也是情理之中。当然最重要的是,这几个字出自皇帝之手。

先前司礼监太监、带着锦衣卫到千步廊上来,胡广难免有一番拜谢圣恩的礼节。不一会儿,翰林院的许多官员都来道贺了,对于赐字的内容、大伙儿也是一清二楚。胡广许诺,会找木匠定做一个尺寸相当的匣子,再将御赐书法好生保管、存放在干湿恰当的房屋里。

进士出身、饱读诗书的胡广,很容易就知道这五个字的出处,出自一首汉代乐府长诗。讲的是一对男女,因长辈反对干涉,酿成悲剧的故事。原诗特别最后那句“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让胡广更加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几乎是顷刻之间,胡广已经把皇帝要传递的意味了然于胸。但为了防止疏漏了甚么深意,他后来又想了很久,反复深入思量。

以至于下值回家后,胡广依然在书房里细看这份书法。

许久之后,他终于找来了个奴婢,去让夫人把女儿放了、并带到书房来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