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页

这地方一共有三道门,中间就是奉天门,两侧分别是西角门和东角门;皇帝一般只会到奉天门来,不会去两侧的角门。不过那东角门倒有个说法,据说当年建文当皇帝的时候,与心腹黄子澄密议削藩大事,就在那东角门上;后来遭致了一场大战乱,便是“靖难之役”。

没一会儿,曹福进了东角门,只见里面站着好几个人,有宦官和锦衣卫大汉将军。大伙儿见到皇帝心腹太监曹福,都抱拳作揖,招呼了一声。

曹福拱了一下手,抬头看了一眼楼梯,便径直往阁楼上去了。

他刚走到阁楼上,忽然见到一个青袍官员跪伏在地上叩拜,而朱高煦正站在离楼梯口不远的地方。曹福急忙往后退了两步,以免那官员连他曹福也一起跪拜了、一个宦官可受不起这大礼。

朱高煦看了一眼曹福,轻轻点了一下头,便上前扶了一把官儿,说道:“起来说话。”

曹福等官员站起身了,他才重新走上阁楼,默默地站在一旁等着。

这青袍官儿也是稀奇,能得到皇爷的单独召见,却竟然是曹福不认识的人。曹福经常出现在皇爷身边,哪些人能与皇爷亲近地见面,他还有不知道的?

只见那官儿很年轻,却长得黄瘦。曹福忽然想起来,前不久不是多了百十个新进士?这官儿多半是新晋的进士。

朱高煦先开口道:“刘鸣,朕看到了行人司报上来的名单,司正言称,是你自告奋勇要去安南国见陈季扩?”

名叫刘鸣的官员拜道:“回圣上,如司正所言,此事乃臣主动请缨。”

朱高煦道:“永乐初,安南人伏击过大明使节与官军将士,连大理寺卿薛岩也差点死在了那里。你刚考中进士,这回就别去了罢。”

刘鸣忽然抬起头来,正碰上朱高煦的目光,君臣二人微妙地对视了一眼。

曹福瞧在眼里,心头更是疑惑,这新进士甚么时候得到皇爷赏识了?

刘鸣道:“微臣谢圣上垂爱。臣闻圣上良知功绩,心向往之。今幸为天子门生,臣虽往安南、亦无以报圣恩之万一。况臣以为,此行无须畏惧。”

“哦?”朱高煦发出一个声音。

刘鸣躬身道:“昔日胡氏挑衅朝廷,不足一年为王师所灭,胡氏前车之鉴,尚不太远。今安南国叛军陈季扩等人,狼子野心,最大不过于占据安南国、并得到朝廷认可;若杀朝廷使节,有害无益。故臣认定,此行看似险恶,实则不必担忧。”

朱高煦沉吟了一会儿,缓缓点头道:“你说得倒是有几分道理,也好!不过你考上进士也不容易,自己小心。朕在安南国有几个认识的当地人,回头派人去知会一声,让他们联络你,也好有个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