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页

晋王朱济熺先前已经奉诏了,这是他第二次上奏。称谷王被“废太子”的人押解到京,实属冤枉,请旨圣上恩准谷王返回藩国。

朱济熺等几个藩王,在“伐罪之役”时期约盟造反,他以为朝廷不知道吗?或许并不是,朱济熺可能在试探新皇的态度。

朱高煦又翻开三弟的奏章。三弟也不是第一次上奏,这回他在奏章里提出了十条建议,假装为朝廷出谋划策……在太祖太宗时期,藩王做这种事十分正常,并没有恶意。

朱高煦面对两份翻开的奏章,一言不发地瞧了许久。

国内的削藩国策,不止建文帝想干,其实朱棣登基后也在干。相比之下,朱高煦还是觉得父皇高明多了。

“王贵,你去传旨,召以下文武到东暖阁议事。”朱高煦忽然开口道。

王贵忙抱着拂尘拜道:“奴婢遵旨,请皇爷示下。”

第六百四十三章 妥协

奉诏到乾清宫东暖阁议事的人、全是朝廷大员,武将是几个国公,文官是诸尚书。

朱高煦提及,欲御驾亲征蒙古。

他立刻便听到了文武官员的一致“劝诫”。先是淇国公丘福奏请道:“圣上万乘之躯,不宜再亲身涉险。老臣在洪武年间,便曾多次追随太宗皇帝北征,熟知北地;今主动请缨,只要马军十万,即可攻下北元(蒙古诸部已去大元国号,指鞑靼)!”

接着反对亲征的人是户部尚书夏元吉,夏元吉说道:“圣上御驾亲征,随行人马必数以十万计。几十万人长途北征,耗费糜大,得不偿失!国库空虚,难以为继。”

夏元吉成天哭穷,似乎在永乐时期、他就惹得太宗皇帝几次发怒。而朱高煦没有敲打过夏元吉,都是任凭他说、只是不予理会而已;于是夏元吉愈发过分、每次花钱的事都要反对!

朱高煦看了他一眼,开口道:“夏部堂是户部尚书,要想办法充实国库。”

这时工部尚书茹瑺拜道:“臣在兵部任职多年,略有浅见,请奏圣上。”

“茹部堂请讲。”朱高煦转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