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页

朱高煦点了一下头,眼睛看着桌面上的地图、头也不抬地说道,“侯长史留下,本王还有几句话与你说。”

大伙儿陆续走出瓦房门口,只有侯海拱手侍立在方桌前。

朱高煦道:“你写给盛庸的信里,言明此时尚不能确定吴高走哪条路,这得取决于吴高、看他何时发现咱们的行程。本王将通过平安建立的道路据点,第一时间南路军通报敌情。”

侯海弯腰一拜。

朱高煦接着说:“从荔波县到柳州府是一条主要官道,吴高既然已得知我师南下,在官道附近必定有细作斥候。而山区土人村寨,却很容易被他忽视。

如若吴高军刚出柳州府,就发现了我师的路线,他应该就不会再北上了,可能向平乐府贺县(贺州市)方向改道。反之,要是吴高发现得太迟,他就会困于洛漓江两岸山区之间,进退不得;然后极可能会转头,先回军柳州府。

信中叫盛庸据此军情,谋划路线。并可随机应变,依据盛庸平安那边的考虑,叫他们全权决策南路军军务。”

侯海道:“下官遵命!”

朱高煦转头对侍卫道:“把地图和东西都收了,咱们随后出发。”

亲兵侍卫道:“是,王爷。”

朱高煦犹自继续坐在方桌旁边,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怔怔出神。

朝中不少宗室勋贵诟病他,言高煦狡诈。但是他自己倒不以为意,兵不厌诈,如果老老实实打仗,能抓住吴高才怪!

在地形多样的南方,双方的军队都以步兵为主。因为此时的交通主要靠双脚,信息传递和行军的效率都很低下,如果一方不愿意打,一场大战就很难发生。

即使到了现在,朱高煦对能否抓住吴高军,也心存疑虑。双方动辄十万计的人数,发生的各种事情实在不是一个人所能掌控的。

但朱高煦希望,此次用兵即便不能歼灭吴高,也必须将其逼迫向广东布政使司方向。

否则张辅军主力再次增兵十万,朱高煦对湖广会战的信心,又会降低很多……彼此两方皆以大明朝卫所正军为主,从装备训练到作战能力,差距不是很大;如果人数相差太多,这么大的战役、就不是靠诡计能决定胜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