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页

徐辉祖道:“一个天赐将才是怎么变成的。像孙膑、霍去病、班超、郭子仪这样的人。”

高炽转头道:“中山王(徐达)也算。”

徐辉祖点头道:“正是,俺身为先父长子,自己也是一生戎马,闲下来了就忍不住想这样一件事,有关将才。”他露出自嘲的表情,“不过俺一面苦思,一面也觉得没甚么用。俺知道,大姐一朝不在了,便是俺的大限将至,俺们姐弟或许注定要一块儿走哩。”

高炽听罢不知如何回应,因为这个话题十分尴尬。徐辉祖似乎早就明白了:“靖难之役”后,他之所以没有死,是因为永乐帝顾忌徐皇后的感情。一旦徐氏不在了,徐辉祖能不死?

高炽好一阵没吭声。徐辉祖便继续道:“说来惭愧,真正的大才与出身高低干系不大。将门虎子,耳濡目染当然要好得多,可是这点优越、不足以成为天赐之才。

那等大才,似乎有一些天生性情。有涉险之勇气,承受重创之担当,不屈之坚毅;势必有甚么情义难以割舍、支撑其百折不挠。

所以只是睿智冷静、必定不行,坚持之事一旦旷日持久,代价很大便难以忍受。可是过于意气用事、亦无法成大才矣。

若具如此之资质,更须千锤百炼。无苦楚的涅槃重生破茧化蝶,那光阴蹉跎、人总会默默不闻地老去,而且很快……”

“我父皇太宗皇帝威加海内,当年却是举步维艰。”高炽道,“确是符合大舅之说。”

徐辉祖不动声色道:“燕王文治武功,非独善于战阵。”

高炽听到燕王两个字,看了他一眼,但身边没外人、便也懒得呵斥了。

二人好不容易走到了坤宁宫的台阶下面,高炽已经满头大汗、脸上苍白,他大口吸着气,声音像拉风箱,模样活像一直出水的鱼。

高炽猛地呼吸了几口气,咬牙往台基上走去。

坤宁宫内外的宫女宦官都跪伏在地,却没有人发出声音,只有一个宫妇哽咽着小声道:“太后娘娘数日未进滴米,常在昏睡。”

高炽与徐辉祖走进大殿里,高炽跪伏到床前,徐辉祖却只是蹲了下去,面有悲色地打量徐太后的脸。

“母后?”高炽轻声唤道。

徐辉祖也小心喊道:“大姐,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