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页

杨士奇却道:“下官不敢苟同。此时不宜逼迫太急,应竭尽全力稳住汉王,与之和解。时间拖得越久,朝廷局面越稳,朝廷对云南四周的部署也需要时间,拖延时日,对我们极为有利!”

太子妃道:“此事容后再议,母后已经给太子想好办法了,请太子爷先办好宫里的事。”

朱高炽以为善。

……镇远侯、后军都督府右都督顾成已经七十七岁了,以前是跟着太祖打天下的人。建文元年被朝廷调往真定前线“平燕”,追随的是耿炳文。耿炳文战不利,顾成被俘。

顾成被俘后十分识时务地投降了,一个刚投降的大将、当然不能用在前线,燕王立刻把顾成送往北平辅佐高炽守城。顾成在北平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城防建议,逐渐得到了世子府的信任和庇护。郭资、当时的世子妃张氏都与顾成结交甚好。

正因顾成的良好表现,以及高炽等的力保,他在“靖难之役”后不但没有被清算,还被封了镇远侯,继续得到圣上的重用、回到贵州做一方封疆大吏。

所以,此前太子写信给顾成,让郭资也签名了。彼时太子没有名分、不能对顾成这样的封疆大吏下达任何命令,写那封信只能靠私交了。若是顾成能意会,应该自己想个由头,先扣住汉王,再等朝廷的名义。

第三百五十章 恶犬

直隶官道两侧一片平坦,偶有起伏的山坡,点缀在沃野之间。天上黑色的乌云周围笼罩着阳光,仿若镶上了一圈金边。

地上宁静繁茂,炊烟在村庄上空寥寥升起。泛黄的稻田边,几个农人正朝着官道上,瞧着一群骑兵在奔跑。朱高煦等人一出京师城,便觉得好像天下还很太平,甚么都还没发生过一样。

有些事情确实用眼睛看不到的,若非宫中遭遇的危急才过去不久,朱高煦简直不敢相信发生了那么大的事。

朱高煦忽然转头问韦达:“陈大锤和段雪恨,为何没出城?”

韦达拍马赶了稍许,道:“回王爷,早上末将等一进城,以为没啥事了,照王爷的意思去了旧府……陈大锤打声招呼便离开王府,段雪恨连话也没一句,末将得先问问才知道她何时出门的。不过这二人去了哪,末将不太清楚,也找不着人。”

朱高煦听罢,心里明白陈大锤应该去了玉器铺。但段雪恨出门去干甚么?她似乎从小到大就没出过云南,不认识京师的任何人,在京师不该有啥事要办的。

不过现在没法顾得上过问他们了。朱高煦便不再多问,他的周围恢复了沉默,只剩下官道上马蹄隆隆之声。

朱高煦剧烈活动了一上午,此时又渴又饿,便从马背上取下水袋,仰头灌了一口。接着他又往脑袋上倒了凉水,好让头脑稍微清醒一下!无数事接二连三发生,他现在已不知想了多少事,脑子就没歇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