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页

打着伞的大人急忙跑过来,拉了小姑娘一把,又抱拳作揖道:“孩儿不知事,军爷勿怪。”

……而此时洪武门里的皇城中,御门内却是十分暖和。上等无烟木炭在铜盆里烧得正旺,一些穿得太厚的官员站在火盆旁边,甚至恨不得把衣服脱下两件。

翰林院的官员解缙拱手面向上位,正说着话儿,“臣听说汉王在云南府骄奢淫逸,马车里的垫脚之用,竟也用精挑的羊羔皮毛……”

宝座上的皇帝一声不吭,等着解缙在那里说,皇帝连一点反应都没有。

两边的大臣中,甚至有些暗地里埋头发笑。因为解缙弹劾的东西实在没意思,大明朝有宗室藩王因奢靡、只顾贪图享受而被治罪的吗?

解缙却继续说道:“汉王在云南,与宁王隔空斗富,竟以五万贯之巨额钱财,买下了一对名曰‘天作之合’的玉器!长此以往,云南民风不古,官民不习礼仪竞相攀比,有利无害矣!

汉王好大喜功、胆大妄为,肆意与土司争强斗狠。汉王因玉石矿之利与思氏有隙,便先斩后奏,竟擅自调动五万之众攻打孟养宣慰使司。臣请奏圣上,夺回汉王干预云南军政之权……”

就在这时,宦官侯显走进了奉天门。他从边上来到宝座之侧,先站在了那里没有近前来,因为此时皇帝正在听大臣说正事。

但皇帝却侧目看向侯显。于是侯显弯腰靠近,小声道:“汉王府的使者进京了。”

皇帝朱棣听罢,向解缙挥了一下袍袖,道,“朕知道了,恰当的时候,朕会斥责高煦。”他说罢又看向侯显,“到哪了?”

侯显道:“回皇爷,使者正在午门外。”

“宣。”朱棣径直说道。他听了一上午的政事,此时竟当众伸了个懒腰。侍立在侧的内阁官员纷纷侧目,终于还是没人开口提醒。

不多时,身上的积雪还没拍干净的一个宦官,被带到了奉天门内。那宦官跪伏在砖地上,双手高高举起一个雕木盒,说道:“奴婢叩见皇爷,皇爷万寿无疆!奴婢奉汉王之命,进京献宝。”

朱棣递了个眼色,侯显便走了下去。

侯显把木盒拿上玉案,小心翼翼地打开,又将几层红色绸子揭开。顿时,一只玉镯和一块圆形玉佩就出现在朱棣的面前。朱棣的眼睛立刻一亮,只见那玉器晶莹剔透、颜色鲜艳、流光闪闪,非常夺目!

跪伏在地上的宦官道:“启禀皇爷,此玉名为‘天作之合’。汉王先派人从孟养司采出大量玉石,再用其中最好最难得的料精心雕琢而成。世人言,此玉千年难得、可遇不可求;汉王言,只有父皇母后才配拥有此物,故遣奴婢等快马进京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