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页

“哈哈,如此甚好。”朱高煦笑道,“我刚才过来时,硬着头皮,正琢磨怎么安抚你痛哭的家眷……不过现在好了,我心里也能松口气。”

陈大锤“嘿嘿”地陪着笑一通,似乎不太会说场面话,只顾笑。

朱高煦又随口问道:“家里几口人呀?”

陈大锤道:“俺家是军户,田地在乡下,大姐嫁的也是军户,爹妈和兄弟在家里。俺是正军,在王爷府上当差,带着媳妇和俩孩儿在城里典了房屋。还有个堂弟出去买米面了,他是军馀,跟着俺的。”

朱高煦点点头。大明朝的士兵大多都这样,军户家庭一直都是军户、无法改变,选一个壮丁作为“正军”士兵,还要在家族里选一到两个“军馀”专门为正军服务;作为补偿,正军和军馀都免除徭役。

军中一个普通士卒,训练成军士,兵器甲胄马匹粮秣、要消耗不少,还要许多人为其服务。不过这种小卒在真定那样的战役上、一天就要损失几万,所以战争是一种昂贵残酷的活动。养军队也是朝廷最浩大的支出。

大明制度看起来还可以,但实际上里面问题越来越多,朱高煦也有所耳闻。

寒暄了一阵,朱高煦便转头看了一眼王贵。

王贵走上前来,从怀里陆续摸出一些东西,堆放在黑漆漆的木桌上,有几张大明宝钞、一堆成串的铜钱。

朱高煦道:“我原以为你死了,打算时不时私人掏钱、抚恤你的家眷。现在看来不必了,今天带了一些东西,便当作对你的额外赏赐。”

陈大锤忙道:“叩谢王爷!”

朱高煦双手在大腿上一拍,人便站了起来,又一掌拍在陈大锤的肩膀上:“我看你忠勇兼有,以后跟着我,我不会亏待弟兄们。”

陈大锤不断点头,跟着送出家门,“恭送王爷!”他久久抱拳执军礼站在那里。

朱高煦又绕道去了“斌”字号酒肆,门锁着,几乎算是关门大吉了。他在酒肆呆了半个时辰,便径直回家。

……次日一早,朱高煦收拾一番,前往燕王府。从前线回来,应该去给母妃请安问好,这是寻常的礼数。

进燕王府门楼,朱高煦走了一会儿,便见宦官马和迎面过来了。马和道:“王爷在前殿,正想见高阳王,高阳王先跟奴婢去前殿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