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淳连忙摆手,他才不听朱棣的忽悠呢!

“陛下,皇后怀疑您,您不怕,臣可没有那么大的肩膀,能扛得住皇后的怀疑。再说了,陛下没有觉得,这条铁路已经发挥了作用吗?”

柳淳赶快转移话题,好在朱棣也不是真的打算给皇后闹翻,只是无聊老男人的无奈抱怨罢了……他捏着酒碗,一边喝着,一边思忖道:“的确,铁路修好之后,不论是客运,还是货运,都增加了不少收入。每年算下来,能有五百万以上的入账。不过……”皇帝陛下沉吟了,为了这条铁路,前后投入了一亿两以上。

其中超过一半是借款,不管谁借款,都要付利息,如果再加上铁路的维护成本,仔细算算,每年能盈余二三十万两,就已经很不错了。

搞不好都会赔钱!

这段时间,有人就拿了户部的收支清单,跑来告状了。

他们说修铁路大而无当,花费巨大,可收入很少。朝廷操心费力,不惜耗费巨资,却落了不赚不赔的结果,实在是不划算。

甚至有人干脆建议不要再修铁路了,即便要修,也要交给商人,唯有如此,才能降低成本……

“陛下,这些论调……您信吗?”

朱棣哼了一声,气得把碗里的酒都顿了出来。

“当朕是三岁孩子吗?会相信这些无稽之谈!朕要是像他们这般鼠目寸光,干脆就不要当这个皇帝好了!”

铁路本身投入巨大,维护成本高昂,要想赚钱,的确很困难。可若是把眼光放开,就会发现修铁路简直赚大了。

别的不说,光是去年,京师的商税就增加了三成,另外应天和山东等地的岁入都是大大提升,保守估计,也有一千万两。

千万两的税收,背后是亿万两的商品贸易额度……换句话说,大明每年新创造的财富,就已经超出了铁路投入。

这还是其次的,过去南方和北方,有着巨大的差别,方言不同,饮食不同,文化心理也有着巨大的差距。

可是随着铁路畅通之后,南北物资人员的交流,几何倍数增加,迅速达到了一个恐怖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