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尚书宋礼来劲了,他盘算了一下,就主动道:“只要朝廷能给足够的钱,工部能同时修三条引水渠。”

他说完之后,所有人陷入了沉默,宋礼倒是迟疑了?怎么回事?嫌弃不够吗?

工部也有四个清吏司,编制和礼部一样,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其中只有都水清吏司是负责水利,扣除日常事务,同时开工三条水渠,已经是极限了。

“不成!”

柳淳默默摇头。

“那就五条!”宋礼咬着牙说,他都准备亲自下去了。

可柳淳还是摇头。

“太傅大人,不是我们工部不想出力,实在是无人可派啊!”

柳淳淡然一笑,“先稍安勿躁。咱们分析一下,要想大面积增产,三五条水渠是绝对不够的,哪怕修得再长,也没法解决整个大明朝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成千上万的水渠,需要数百万计的水井,还有蓄水的水库。”

杨士奇老脸拉得跟驴一般长,其他人也都天旋地转,柳大人啊,你是真敢说,可你也要看看能不能做到啊?

“要想让全大明的田地都有水用,确乎需要很多,只不过要让朝廷一下子修这么多,实在是太难了。”

柳淳笑道:“目标不妨先放在这里。我们可以动员每一个县,修一条水渠,挖一百口水井,每个府修一个水库。”

柳淳把计划拆解分割,这下子大家伙终于来了兴趣,似乎不那么吓人了,有成功的希望了。

“修水库的工具朝廷想办法解决,劳力地方出,朝廷只提供饭食。要让我们的地方官跟老百姓讲清楚,修水渠是为了大家好,希望百姓能踊跃支持,多多出工。至于修水渠的事情,可以纳入地方官吏的考核之中,诸位以为如何?”

吏部尚书茹瑺苦笑了,“太傅,这个办法固然好,可地方的压力是不是太大了?兴学要他们负责,现在修水渠也要他们负责,我怕地方衙门忙不过来,会敷衍了事啊!”

“茹尚书的意思是需要监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