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艾本珍的眼泪瞬间流淌下来,他痛哭道:“陛下天纵圣哲,继承大统,乃是万民仰望,草民能连番目睹天颜,已经死而无憾。草民有肺腑之诚,想要跟陛下讲清楚。”

朱棣点头,“行,你说吧,朕会听着的。”

艾本珍连忙谢恩,他观察了一下,之前的几位大人都没有了踪迹,只剩下他和朱棣两个,总算能敞开心扉了。

“陛下,草民少读孔孟,年纪稍长,又求学名家,略有所得。当时逆元猖獗,草民不愿意向蛮夷称臣,故此退居山间,教导学生,一心想做个陶渊明。”

“陛下,陶渊明所写的文章之中,首推《桃花源记》,这篇文章,其实暗含了治国至理!”艾本珍很认真道:“桃源男耕女织,小国寡民,尊老爱幼,热情淳朴……唯有如此,才能躲过外面的朝代兴衰,绵延长久。”

“陛下乃是当世雄主,必然有创立万世不拔基业的雄心。想要让朱家江山代代相传,就要少折腾,就要让百姓各安本业,民心单纯,如此才不会有人犯上作乱。”

朱棣眯缝着眼睛,轻笑道:“不过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老生常谈罢了。历朝历代,可有长久的?”

艾本珍忙道:“陛下睿智,草民读史,常常感叹谄谀之臣,祸乱江山,败坏纲常,以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陛下治国,推行均田,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只要能定下永远不变的祖制,授予百姓田契,并且降旨,无论如何,都不许出售土地,如此必定能天下大治!”

朱棣眉头紧皱,“若是有人过不下去,不得不出售,出租土地呢?”

艾本珍摇头,斩钉截铁道:“一样不准!陛下,法令贵在严明,只要有一丝漏洞,就会有人专营投机。陛下唯有下死命令,不管情况如何,都不许买卖土地。唯有如此,才能让家家户户,都有田种,都能维持生计,如此大明江山,才能长长久久,永享太平。”

说到这里,艾本珍情不自禁提到了声音,“启奏陛下,草民以为,所谓海外之地,只会乱百姓之心,滋生邪念,贪念!万万不可让百姓知道。”

又沉吟片刻,艾本珍煞有介事道:“启奏陛下,草民以为,锦衣卫指挥使柳淳,其人有才无德,侍奉先帝,酿成伪帝篡权,辅佐陛下,天下汹汹,百姓多有怨言。由此可见,此人是不祥之人!陛下若是能把柳淳发配海外,再把他的门人弟子悉数赶出去,大明必定能上下一心,盛世可期啊!”

……

柳淳等四人就在金殿之内,他们在龙椅的后面,听着这番奏对。当听到老头要朱棣发配柳淳的时候,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尤其是道衍,更是眉开眼笑,“柳淳,老夫怎么觉得这位说的有点道理啊?”

柳淳忍不住白了他一眼,“道衍大师,你要是能说动陛下,让他发配了我。我送你一座赤金的大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