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心心念念的是非对错,怎么到了这位的嘴里,变得一钱不值了?

这也太荒唐了吧?

“启奏陛下,草民前日读报纸,竟然得知,海外还有数块陆地,面积不下于大明,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报纸上还说,上面皆是蛮夷之类,不堪一击。言语之间,似乎是在鼓励我大明子民,向海外探索,去追逐金银财富。”

朱棣冷冷道:“难道有什么不妥吗?”

“岂止是不妥,简直祸国殃民,贻害无穷!”艾本珍大声疾呼,在座的几位大臣都是聪明人,道衍最先想清楚了他的担忧,至于蹇义,由于跟这些文人走得很近,也了解他们的想法。

至于柳淳,更是看得清清楚楚,不过还是让此老自己亲口说出来算了。

“陛下请想,我大明子民,假如得知之后,人人争相出海,到时候我大明还有子民百姓吗?田没人耕,工无人做,边疆无人戍守,老无所养,幼无所教。到时候礼乐崩坏,朝廷没有岁入,陛下无人可用……这些前往海外之人,更是会勾结蛮夷,到时候他们杀回大明,屠戮中原,两宋殷鉴不远啊!草民请陛下明察啊!”

说到这里,艾本珍哭拜地上,痛彻心扉,嚎啕痛哭。

哭着哭着,竟然没有了声音。

朱棣愣了,见他半晌无声,这才让人赶快叫太医,等到把太医请来,这才发现是昏过去了。

一个七老八十的人,跑去砸地球仪,又经历乱斗,接着被锦衣卫捉拿,再送进宫里……这么折腾,没死就算命大了。

太医急忙救治,面对这么一个老者,柳淳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或许让他死了算了。

突然,柳淳想起一件事,有人曾经在澳洲发现呢年代可以追溯到明朝早期的青铜像,另外呢,在索马里,的的确确是存在一个郑和村。

当初跟着郑和出海的水手,有些伤病不能返航,就在当地留下,娶妻生子,繁衍至今,他们的后代几百年之后,甚至还会说汉语。

根据种种迹象判断,郑和船队发现的世界,绝对不只史书上记载的那一点……很有可能超出所有人的预估。

或许三宝太监和他的船队,是第一群真正认识脚下这个地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