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义还是够狡猾的,他语气尽量和缓,这种时候,跟柳淳言语冲突,绝没有好处,他相信在讲道理上面,还是不用担心的。

这不。蹇义开头之后,就有一大堆官员先后跳出来。

这帮人可就没什么好话了。

你柳大人凭什么说科举的官员没本事,凭什么说一篇文章不能当好官?

我们都是圣人门徒,一窍通百窍通,道德文章乃是天下至理,我们都能驾驭,其他的东西,更是不在话下。

而且科举也不是一篇文章而已。

从县试开始,所有参与科举的人员,要经过至少六关,才能蟾宫折桂。比如黄观,他就是人尽皆知的六元。

我们是一篇文章吗?我们是六篇文章啊!

这时候右都御史郑赐也开口道:“柳大人,以文章选士,是千百年的规矩,历代以来,名臣辈出,人才济济,由此可见,科举乃是不二之法,随便改革科举,只会扰乱人心,得不偿失,我以为十分不妥。”

又一位大人站了出来,科道这边已经挽起了袖子,迫不及待要参战了。

柳淳却突然哈哈一笑,“陛下,这位大人已经说了,科举选士自有道理,朝中官吏,又皆是人才。臣以为既然如此,他们肯定不在乎考试,陛下不妨尽快下旨,验证一下诸公的才智吧!”

朱棣哼了一声,“本来早就该开始的,何必浪费这么多吐沫。左右,把试卷发给他们,答题时间限定在一个时辰,回头朕还要亲自给他们评分,如果你们考得真好,朕会有赏赐的。”

言下之意,考得不好,那就不一定了。

群臣此刻还想说什么,可东厂的人已经捧着卷子过来了。

这一场考试,是躲不过去了。群臣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总不能说科举考试不行吧,既然把科举考试吹成了天下少有,完美无缺,那么进行小小考核一场,又能怎么样呢?

要知道朱棣可不是寻常的皇帝,这位是真正从死人堆里杀出来的,继续阻拦,就算不死,也是会去东番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