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就算再不要脸,也不能抢小姨子的产业,哪怕那是个每天都下金鸡蛋的老母鸡。

吃过暗亏之后,朱棣就打了十二分的警惕。

柳淳跟他说过,要写很多很多书,自己还让他起名永乐大典。

当时柳淳就提到书籍的收益要归他,朱棣没觉得卖书能赚多少钱,尤其是大部头的著作。就像宋代的四大部书,《册府元龟》《太平广记》一类,都是官方修订,官方收藏,民间根本无力传播,更别提热卖赚钱了。

日后的《永乐大典》也是这样的,只能当过官方工程,不以盈利为目的。

朱棣不认为编书能赚钱,但《国富论》的面世,让朱棣猜到了一种可能,假如柳淳都写的是这么赚钱的书,那他能捞到多少啊?

一本十万两,十本就是一百万两!而且像国富论这种书籍,还会一版再版连三版,那个价钱,就难以计算了!

不行!

朕绝对要分一杯羹!

回到了宫中,朱棣就在坐等,他干什么事情都没有滋味了,一心惦记着这笔庞大到不行的稿费……大约过了不到一个时辰,太监木恩眉开眼笑来禀报。

“皇爷,淇国公回来了。”

“他带什么东西没有?”

“带了,带了好多个箱子呢!”

朱棣兴奋一拍桌子,“哈哈哈,果然还有!快让他抬上来。”

片刻之后,丘福带着箱子来见朱棣。他兴匆匆的,满脸红光,这次太顺利了,直接冲到了柳淳的书房,他人不在,偏巧暗门虚掩着,一下子就找到了,半点不费劲儿。

“臣幸不辱命,顺利找到了藏书,都给陛下取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