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淳沉吟道:“他是看出了问题所在,当初在江上议和,我跟他聊过。方孝孺始终以士人自居。只不过我知道,他所谓的士人,应该是士为知己者死的那种古之仁人君子,和现在的士人完全不同。他选择一死,其实是为了心中的道。”

朱棣在北平的时候,接触过方孝孺,那时候的老方还是个腐儒一个,朱棣根本看不起,可十多年后,方孝孺居然有如此胸怀见识,实在是让人刮目相看,偏偏他又宁死不愿意效忠自己,真是可惜啊!

“杨士奇,你对方孝孺的遗言有什么看法?”

“这个……”杨士奇沉吟片刻,突然眼前一亮,忙道:“刚刚少傅大人讲,方孝孺的士,是古仁人,微臣觉得,方公多半是想除去现在士人身上的一切优待,让士人恢复古之风采,重义轻利,以天下为己任,以苍生福祉为念!”

听完杨士奇的话,朱棣很满意,他瞧了眼柳淳,“你觉得如何?”

“杨士奇所讲,的确冠冕堂皇啊!”柳淳笑呵呵道:“上古士人各个都是地主啊,他们的日子比现在的士绅地主还要逍遥呢!”

柳淳话锋一转,“不过杨士奇也点到了关键之处,士人应该是一种责任,一种心态,而非一种特权!”

“所以……臣建议,立刻没收所有士绅田地,安顿流民百姓,事不宜迟,必须立刻行动!”

第533章 内阁首辅是怎么炼成的

听到要没收土地,杨士奇顿时心里咯噔一声……坦白讲,他对此举是存在疑虑的,可他也知道自己人微言轻,朝廷大事根本不是他能参与的,至于方孝孺托付他,要保护士人,留下读书人的斯文元气。

杨士奇更是不以为然,他觉得方孝孺的确是太迂腐了,既然知道这些人无可救药,还总想着做点什么,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就像是朱允炆,明知道他不行,还要陪着他一起完蛋,除了脑残,就没有别的词可以形容了。

杨士奇默然不语,但是朱棣却看上了他。

“柳淳,你说他当初跟你一起修过皇明祖训?还在鸡鸣山教过书?”

柳淳笑着点头,“的确如此,杨士奇文采过人,熟读经史,一支笔,可是大明少有啊!”

朱棣大笑,“你这么称赞一个人,可是难得!这样,就任命他为翰林侍讲,入值文渊阁,预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