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昭汗流浃背,他突然用力磕头。

“燕王殿下!罪臣有肺腑之言,要上奏殿下!”

朱棣把手一伸,做了个动作,请开始你的表演。

暴昭酝酿了一下情绪,用力磕头,涕泗横流,“殿下,历来宫中之事,就会成为民间的把柄。昔日宋代就有关于斧声竹影的传言,民间传的会声会影,赵宋王朝,颜面尽失,成了千古笑柄。”

“如今黄子澄信口雌黄,胡言乱语。这些话若是传出去,让民间知道,势必会添油加醋,肆意捏造,更有居心叵测之徒,会借此攻击大明皇室,混淆视听。总而言之,对殿下的颜面十分难看。罪臣死不足惜,只是恳请殿下,能够体察其中的厉害,不要因小失大啊!”

暴昭觉得他这番话,绝对能打动朱棣。

道理很简单,朱棣已经进了京城,朱允炆别管是死是活,反正有一具尸体摆在那里,足以给天下一个交代。

朱棣登基在即,他就要成为天子。

所谓当家不闹事,现在的朱棣,已经不是一个困守一隅,随时有灭亡风险的反叛藩王了。他现在是准天子,当然要学会用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

黄子澄说的这些,涉及到了先太子朱标,涉及到了太子妃吕氏,涉及到了朱允炆,涉及到了朱元璋!

朱棣作为老朱的儿子,难道忍心让人肆意编排先帝呢?忍心看老朱家颜面扫地?

任何人都会选择压制这些声音,历朝历代,皇家的丑事比比皆是,总而言之,能糊涂就糊涂,能瞒着就瞒着,天大地大,皇家的体面最大。

别说皇家,就算普通百姓,修订家谱的时候,还要尽量往祖宗脸上贴金呢,这是人之常情,暴昭不信朱棣不懂。

只要采纳了他的意见,就等于在新君眼里,有了价值。这样的话,他就能保住性命了。虽说犯错了,可也不一定就彻底一败涂地。

要知道魏征不也是先跟着建成太子吗,后来到了唐太宗手下,还成了一面镜子呢!假如自己有机会变成魏征一般的名臣,也算是不错。

毕竟朱棣要收拢人心,千金买骨,他暴昭还是有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