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晚吗?

早就晚了!

自从当年朱元璋下定决心推动变法,大势就已经形成了。只可惜有人看不明白,假使当时能顺应潮流,或许只是在田地上面做些文章,士人还能保留相当的超然地位。

在乡村,还是稳定的宗族社会。

读书人,会写字,有学问,懂道理。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遇到了冲突争端,还是要靠他们来解决……所谓皇权不下县,就是这个道理。即便失去一些经济特权,多数士人还是能维持自己的体面的。

很可惜这帮人什么都不愿意放弃,齐泰、练子宁、景清、暴昭、黄子澄、陈迪……许许多多人,聚集在东宫周围,先是利用朱标,接着利用朱允炆,强力阻挠变法。

他们以为只要朱允炆坐上了龙椅,就大功告成了。

可现在看来,正是因为他们的反扑,反而促使变法更加深入……方孝孺很重视民间的声音。过去的变法,最多是朝堂上议论,有人反对,有人支持,等到了民间,多数老百姓是不敢发声的。

即便他们支持变法,但是推不下去,也只会一声叹息,摇摇头就算了。

可现在情况变了!

彻彻底底变了!

兖州的老百姓告诉所有人,不变法,他们会造反的!

另外,金陵的百姓,私下里也在议论,所有人都跃跃欲试,从上到下,就连大门不出的妇人,也凑在一起,互相议论着。她们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希望取得财产的权力,希望主宰自己的命运……

这股力量已经自下而上形成了,方孝孺感觉到,这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超越历代,冠绝古今……他真的好想看到大明会变成什么样子。

只可惜,他没有机会了。

总要有人去死,只要死的有价值,他是不会在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