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淳没搭理他,而是沉吟道:“燕王朱棣屯扎西安,朝廷集结大军,随时可能爆发大战,把信送去了,燕王也没法南下救援……而且,以你们的情况,朝廷只要出动一些人马,随时能把你们灭掉。或许信还没有出川,你们的脑袋就挂在城墙上了。”

柳淳淡淡说道,那些莽汉子们听不得泄气的话,纷纷举起手里的兵器,大声怒喝。

倒是那个年轻人,他思忖再三,冲着柳淳拱手。

“晚生叫杜思贤,是,是我带着大家伙举事的,先生有什么高见,晚生洗耳恭听。”

柳淳南下,多少做了一些化妆,让他看起来有三十左右的样子,的确比杜思贤稍微大几岁。

“高见谈不上,你现在需要有一个口号。”

“口号?”

“就是那种让人一听,就愿意支持你们的……比如大楚兴,陈胜王!”柳淳轻笑道:“陈胜吴广的故事听过吧?”

杜思贤点头,“听过一些,先生是让我们学陈胜吴广?”

“有这个意思,不过我更多的是希望你们吸取教训。你们必须尽快统一思想,进行整顿,最好在三两天之内,都完成备战……对于所有起义来说,时间都是最宝贵的,谁能跑得赢时间,谁就有了生存下去的可能。如果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燕王的身上,那还不如洗洗脖子,自杀算了。”

柳淳依旧不紧不慢,可杜思贤身后的那些人听不下去了,装什么大瓣蒜啊!我们刚刚杀了个知县,占领了城池。

造反有什么难的,我们能赢第一次,就能赢第二次,能打下荣县,就能拿下成都府。没准离着封妻荫子都不远了。

这些人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过分乐观。

其实自古以来,举事造反的人,如过江之鲫,能够占据一城,坚持一些日子,并且让史官记录下来,已经算是造反之人当中的成功者!

至于继续往下走,成为一方霸主,那可是凤毛麟角,更进一步,夺取天下,成为皇帝,那就更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貌似从古至今,只有刘邦和朱元璋,打通关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