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澄沉吟道:“燕王几次领兵出塞,战无不胜,堪比当世名将,不可小觑!当初先帝派他巡边,是有意将西北的兵马也交给燕王。奈何朱棣无福,他非但没有来得及收服西北的兵马,反而离开了老巢,对付起来就更加容易了。臣以为派遣一员上将,就能荡平朱棣!”

听完黄师父的话,朱允炆下意识看向方孝孺,却发现老方微微摇头。

“陛下,燕王乃是当世猛虎,切不可轻敌!他现在固然离了巢穴,可若是围堵不利,不能尽快拿下燕王,就会造成西北和北平两处连成一片。到了那时候,再想剿灭燕王,就难上加难了。因此臣才建议准许士绅编练乡勇,为的是安抚人心,避免朝局混乱,防止朱棣逃窜!”

方孝孺终于说出了他的心里话,所谓乡勇的事情,其实是老方的缓兵之计。

朱允炆现在得罪的人太多了,身边能用的人也太少了。他必须先找到足够的盟友才行。能支持朱允炆的,就是那些士绅地主,向他们妥协,几乎成了唯一的生路。

不过老方也清楚,一旦士绅地主趁机发展起来,尾大不掉,那可就麻烦了,什么变法都推动不了。

所以方孝孺是把这条策略当成临时办法,只要能在短时间之内,灭掉朱棣,回过头再把乡勇废掉,收回兵权也就是了。

当然了,在“东海评论”的眼里,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他断定乡勇恶例一开,必然会造成士绅趁机膨胀,原有的变法成果会毁于一旦,朱允炆的下场就是和所有士绅一起被埋葬!

说来讽刺啊,方孝孺不太看重其他人的想法,但是这位连姓名都不知道的撰稿人,却成了他的知音,方孝孺极为重视他的看法,必须要避免预言的结果!

唯一的办法就是快刀斩乱麻,最好半年之内。解决掉朱棣,就算拖延,也不能超过一年,否者就真的无法挽回了。

所以谁领兵,就成了关键之所在。

“陛下,臣以为长兴侯耿炳文老成持重,让他带兵,去对付朱棣,绰绰有余!”方孝孺建议道:“至于北平方面,让魏国公徐辉祖带兵,直捣北平,同时请辽王和宁王策应,三路大军一起出动,必定能攻破北平!”

……

“来,让我们分析一下,朱允炆会怎么排兵布阵?”柳淳笑呵呵对着妻子道。

蓝新月眨眨眼睛,“别的事情我不懂,可打仗我还是有点心得的,首先,燕王能战,必须派遣最强的将领……目前京中硕果仅存的两位老将,武定侯郭英是不会给朱允炆效力的,就只能派长兴侯耿炳文,他老人家带兵出征,如果用尽全力的话,燕王几乎没有胜算,只能祈求老爷子手下留情了。”

“珠玉北平方向,我看就是魏国公徐辉祖最合适了!”蓝新月突然咬了咬牙,“我真是没有料到,他竟然是那么个丧心病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