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诗词绝不在少数,柳淳向来不敢当文抄公的。

不过这首临江仙倒是没什么问题。

杨慎的爹是杨廷和,嘉靖朝的首辅,因为大礼议,杨慎带头,跑到左顺门,要见嘉靖皇帝论理,结果被打了板子,屁股开花,贬到了云南。

凑巧得很,都是永昌卫!

杨慎也是才华盖世,前途远大,骤然贬官,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名篇,后来更是成了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无人不知。

柳淳比起杨慎,经历类似,唯一的不同,就是他要稍微年轻一些,词中的有些感慨似乎牵强了一点。

不过想到柳淳的经历,大起大落,有这样的感叹,也是情理之中。

一首《临江仙》让人一窥柳淳的文采!

原来柳大人竟然也是个斯文风雅的人物……想想这些年,柳淳一向主张要接地气,要用双脚去丈量学问。

很多朝野文人都嘲笑柳淳,说他的科学带着土味,是泥腿子的学问!

柳淳的门下,也只能被动反驳,没有更好的办法。

可现在这首《临江仙》一出,柳淳这边的门人弟子都来了精神!

瞧见没有!

我们的恩师不是不会你们那套玩意,相反,他老人家水平高着呢!

就这首词,比起苏轼如何?比秦观如何?比辛弃疾如何?

告诉你们,恩师无所不能,无所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