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这边,愁云惨淡,商量着对策,柳淳却想说,这世上真的没有那么多阴谋,至少他玩的都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只要修订了皇明祖训,就等于拿到了尚方宝剑,拿到了大义名分。

即便真的像历史上一样,爆发了靖难之役,柳淳也不用怕了。

朱棣一直深受篡位夺权的困扰,这个恶名是他无法洗刷的包袱。

假如朱允炆违背了祖训,而朱棣站在维护祖训的立场上,起兵靖难,那就是名正言顺了,而且手握大义名分,朱棣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柳淳已经开始为了老朱死后布局了。

只不过他的行动十分小心罢了。

而有一个人,竟然比柳淳还要小心。

齐泰到了柳淳手下,果然就老老实实编写祖训,半点差错都没有。

每天早早赶来,晚晚回去,每完成一部分,就交给柳淳过目,不管柳淳叫他改多少遍,都没有半点怨言,那份谦卑恭顺,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假如不是深知这家伙猪队友的身份,柳淳都想收下这个小弟了,用着比别人顺手多了。

“齐先生,你文笔平实,心思缜密,着实令人叹服,这一次皇明祖训修订之后,我打算向陛下上书,请求陛下任命你为翰林学士,不知齐先生意下如何?”

见柳淳问自己,齐泰慌忙躬身,“下官唯恐才疏学浅,难以担当大任!”

柳淳摆手,“你是太孙仰仗的师傅之一,既然都是东宫的臣子,有好事情,我岂能忘了你!正好,刘三吾老先生升任礼部,把翰林学士空了出来。齐先生担任翰林学士之后,还能肩负草拟圣旨的职责。”

柳淳笑道:“先生可别小看这一项权力,拟定圣旨,就要了解陛下的心思,就要知道一项政令的前因后果,先生负责圣旨,自然能站在一个高度,审视全局,检讨得失,等到有朝一日,先生也能更好辅佐太子。”

齐泰生怕柳淳害他,所以从一开始就装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