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淳跟他们讲起来,一点都不费劲。

原本慌乱的人心开始稳定下来,大家对未来有了憧憬……有人要问了,当下是钱庄的纸币危机,现在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未来?

这话就像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那位一样可笑,做大事,必须有长远的眼光,如果把时间都浪费在扫屋子上面,扫得越干净,距离扫天下就越远。

柳淳的画饼充饥,显然是有作用的。

原本那些向作坊逼债的债主,开始有了新的盘算,愿意宽限一点时日,作坊有了喘息的机会。

这时候苏州钱庄也拿到了皇家银行的注资,开始重新运转。

那些愿意出让股份,接受银行帮助的作坊,率先得到了兑换手里纸币的权利。柳淳以一兑二的比例,把苏州钱庄的纸币回收,并且释放出新币。

坦白讲,他这个兑换比例,是占了苏州商人便宜的。

但是没有办法,他要是让皇家银行吃亏,那麻烦只会更大。

没有两全其美,那就只能先尽量照顾老朱,让君父满意。不是柳淳有多孝顺,而是不这么办,就行不通。

当然了,柳淳也有一大堆的办法,帮助商人。

在拿到股份之后,这些商人就变成了半官商,至少是跟朝廷有合作的外贸商人。得到了这个身份,柳淳就开始向他们贷款,而且是超低的利息。

拿到了贷款,这帮商人满血复活,开始张牙舞爪,去收购其他的商人产业。

说穿了,还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若是谁的利益都不受损,又怎么渡过危机?

就这样,大约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整个苏州的商行作坊,被柳淳重新整顿了一遍。大约有六成以上的大商号,重要的作坊,纳入了皇家银行的体系。

这些商行作坊,自然选择苏州分行开户,他们把资本存在了银行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