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人,目前为止,大宁都司已经开垦耕种土地500万亩,根据我的估算,除了养活屯田百姓之外,还可以供养一万八千名士兵!”

“哦?能养这么多?”

“对!还是在不用耗费朝廷粮饷的情况下!”柳淳充满自信道:“如果再有三年,开垦田地达到两千万亩以上,就能供养五万大军!有精兵坐镇,漠南就永远是大明的疆土,我们的防线向北推了近一千里,鞑子就再也没办法袭扰北平等地,昔日的边民,也能安居乐业,享受太平!”

“而且漠南会成为大明的油库,糖罐,还能提供战马,牛羊,钢铁……总而言之,大宁都司就是塞上江南,北疆的明珠!”

柳淳描绘的场景,让老头刘三吾心驰神往,若不是亲眼见到,他绝对不敢相信。可事实摆在面前。

也由不得他不信了。

老爷子瞧着柳淳,抬头纹都笑开了。

“诚如是,柳经历可称大明第一干吏!老夫替你立刻上奏天子请功!”

第111章 强者修路,弱者修墙

刘三吾到了大宁城,老爷子最大的感触就是整齐,一望无际的油菜田,每一株油菜距离都差不多,恰逢开花,一水儿的淡黄色,看不到任何多余的东西。

整齐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能做到并不容易。

士兵整齐了,多半能战无不胜,所向睥睨,庄稼整齐了,没有杂草,也能丰产丰收。而且在中原和江南,是绝对见不到满眼一色的壮阔景象。

土地分割,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最多二三十亩,哪里能做到这般辽阔无垠,震撼视野!

老先生终于相信,大宁都司是一块宝地。

“对了,柳经历,老夫发现田地整齐也就罢了,怎么每隔一段距离,修的田埂,水渠,水井,怎么也都一样啊?”

柳淳笑道:“这就是军屯的妙处了……圣人留下了三万多北伐大军,让将士们解甲归田,拿起锄头,戍守一方。晚生就按照军中的编制,拨给了土地,每一营就是一个村子,一个村子有多少田,有多少房,要修多少路,挖多少水井,建多少水渠……统统都有规划,他们只要照办就是,而将士们最能忠诚执行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