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淳听完,就晃脑袋了,“为啥要十遍啊?一遍不行吗?”

柳三正色,“一遍可不行,功夫少了,米泡不烂,还容易坏,你小子可不许在军粮上面动歪心思,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方法,自然有道理!”

刘淳拄着下巴想了想,反复蒸煮晾晒,估计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米彻底破碎,等吃的时候,变成和米糊一样的东西。

方便保存,吃起来也容易。

可刘淳觉得应该有更好的办法才是。

“你说我们把米煮熟,晒干,然后用磨碾成米粉如何?”

柳三愣了,“这样能行吗?”

刘淳道:“我觉得没什么问题,我们把米碾碎了,和面一样,还能往里面加东西,等吃的时候,用热水一冲就完事了。”

刘淳想到了油茶面,其实原理也真就差不多。

当即,在王府的后院,架起两口大锅。

先把洗好的米放在锅里蒸熟,然后取出,刘淳借用了花房的土炕,一夜的功夫,把米烙干,然后用石磨,把米碾碎,变成粉末。

做完了这一步之后,刘淳取来一些食盐,又加了点糖,加入葱姜蒜末调味,尝了一口,勉强能吃了,比以前的军粮强了不少。

刘淳觉得还不够,他又弄了一点鹿肉,煮熟之后,晒干,弄成肉松,一样碾碎,搅拌。似乎营养还是不够,刘淳又弄了一点黄豆,炒熟,碾碎,搅拌在一起。

光是这些也不行,人体还需要蔬菜,弄一些新鲜的青菜,下锅煮熟,晒干,碾碎……

他的这套工艺,别说朱棣和王妃徐氏了,就连小胖墩都看明白了。

真是没啥神秘的,就是不断往一堆东西里加入各种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