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赵佶:赵桓你真是你爹的好儿子(求月票!)

干宋 任鸟飞 2761 字 9个月前

耿南仲则坚持说:“《易》曰:或之者,疑之也,古人于疑有所不免。”

梅执礼立即反驳道:“古人虽不免于疑,然贵于有所决断,故《书》有稽疑,《易》曰:以断天下之疑。傥疑猜不解,如所谓窃鈇者,为患不细。”

耿南仲不服,仍引经据典跟梅执礼进行论辩,并暗示赵桓,不控制住赵佶,赵佶肯定会干政,到那时,赵宋王朝就不是赵桓说得算了。

梅执礼则对赵桓说:“天下之理,诚与疑,明与暗而已。诚则明,明则愈诚,自诚与明推之,可以至于尧舜。疑则暗,暗则愈疑,自疑与暗推之,其患至于有不可胜言者。耿南仲当以尧舜之道辅陛下,而其人暗而多疑,所言不足采。”

赵桓听后,很勉强的笑了笑,而耿南仲则艴然怒甚,回头又独自去面见了赵桓。

几日后,赵佶的车驾浩浩荡荡地回到了东京汴梁城外。

赵桓亲率百官到郊外奉迎。

父子再相见了之后,赵佶为了避免误会,脱下了龙袍,戴上玉并桃冠,着销金红道袍,表明他不再是皇帝,而是一个出家的道士。

而赵桓则对赵佶毕恭毕敬。

这一幕很温馨宜人,有一种父慈子孝的即视感。

赵佶见此,心情很舒畅,多日以来盘桓在心头的疑虑一扫而光。

在赵桓的陪伴下,赵佶很顺利地回到了龙德宫。

而当初跟赵佶一块逃出东京汴梁城的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也早在赵佶和赵桓的勒令下全都回到了东京汴梁城中。

——最后一批,这次也跟赵佶一道回来了。

陕西贫苦,过惯了奢华生活的赵佶,实在是不愿意在陕西生活。

这其实也是赵佶回来的原因之一。

赵佶生平最喜欢住的地方,其实就是他从小长大的龙德宫。

在陕西的时候,赵佶曾不止一次梦到龙德宫。

如今如愿以偿了,赵佶才知道,龙德宫根本就不是他朝思暮想的安乐窝,而是软禁他的地方。

原来——

赵桓到底还是采纳了耿南仲的建议,准备跟李亨软禁李隆基一样,将赵佶一直软禁到死。

很快,赵桓就按照他和耿南仲事先制定好的计划,将赵佶身边的内侍陈思恭、萧道、李琮、张见道等十人全部贬黜,一个不留。

这还不算完,赵桓又将赵佶极为信任的宦官王仍、邓文诰等以“图欲离间两宫、妄意传播”的罪名黜免,并下令让开封府审问宦官梁猩等,斩草除根。

与此同时,赵桓又将谭世绩、李熙靖等自己的亲信宦官派去主管龙德宫。

赵桓对外人说,这是为了更好的照顾赵佶,可明眼人全都能看得出来,赵桓这是为了牢牢的控制住赵佶。

对此,赵佶自然很伤心,也极为后悔将皇位传给了赵桓这个不孝子,可已经被赵桓给废掉全部武功的赵佶,除了认命以外,又能怎么样?

为了让他自己过得好一点,赵佶只能放下曾经的皇帝、现在的太上皇的架子,经常赏赐给赵桓的亲信宦官一些财物。

毕竟,县官不如现管嘛。

可赵桓从来就没有放松过对赵佶的防范。

获悉赵佶喜欢赏赐内侍一事了之后,赵桓立即令开封府尹去清查赵佶的东西,少一样都不行,而得到赵佶赏赐的人,立即就被他给赶走。

在赵桓的心狠手辣之下,赵佶完完全全被赵桓给软禁起来,插翅难飞,甚至隔绝了与外界的联系。

赵佶也曾想过反抗,他听说李存派岳飞攻占河东,自己亲自攻占河北了之后,判断李存在全面占领河北和河东了之后,肯定还会再来攻打东京汴梁城。

因此,赵佶写信提醒赵桓,东京汴梁城并不安全,劝赵桓赶紧迁都长安,不然就赵桓留在东京汴梁城里治国,他去洛阳帮赵桓治兵。

吴敏听说了此事之后,立即向赵桓劝谏说:“上皇在长安时,已有截留诸路兵之意,今幸归京师,陛下问安视膳,全孝道足矣,岂可以军旅之事累之乎!”

其实哪用吴敏提醒,赵桓费尽了心机才将赵佶给诓骗回来,怎么可能让这个心腹大患再离开他的视线?

赵宋王朝的天宁节是赵佶的生日。

当天,赵桓为了展示他的孝道,特意率领文武百官来给赵佶拜寿。

赵佶满以为这是一个可以改变他们父子之间冰冷关系的机会。

所以,赵佶从一个酒壶里倒了两杯酒,自己先喝了一杯,然后才拿起另外一杯敬赵桓。

这时,耿南仲蹑手蹑脚的来到赵桓身边提醒赵桓:“小心酒中有毒。”

赵桓一听,放下酒杯就走。

赵佶见到这一幕,哭着回到了龙德宫中。

次日,赵桓下令置黄榜于龙德宫前,榜上说:“捕胆敢离间两宫之人,赏钱三千贯,白身补承信郎。”

从此以后,赵佶和赵桓父子两个的关系彻底降到了冰点……

……

……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