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性格刚烈的萧太后(求月票!)

干宋 任鸟飞 2054 字 9个月前

见左企弓又在游说萧普贤女投金,韩昉站出来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大辽与大宋因檀渊之盟已和平百年,且大宋乃文明大国,富庶殷实,可解决我大辽迫在眉睫的民众难以继活难题,而女真,骤起于边鄙苦寒之地,生性狡诈贪婪,实乃恶狼也,与狼共舞,必被恶狼所噬,故而,臣以为,与其向女真称臣纳表,不如向大宋称臣纳表。”

左企弓一听韩昉竟然还敢提向赵宋王朝称臣纳表,怒道:“宋贼趁人之危,背信弃义,于我大辽危难之际,撕毁百年盟约,狼子野心,欲灭我大辽,夺我大辽南京,实乃小人至极,如此国家,不顾礼法道义,如何能叫人信服,又如何能长治久安,与其叫此小人之国夺我大辽疆土,不如将疆土献与大金国,换取和平。”

“宋军”大军压境,给了韩昉底气,让韩昉可以将他憋了一肚子的话给说出来。

韩昉迎着左企弓大声说道:“大宋之所以出兵来打,皆因其想要收复燕云故地,此乃人之常情,我大辽只要遣人去向大宋陈述利害关系,并表示纳表称臣,使大宋得到燕云故地,大宋必会留我大辽一线生机。然女真则不同,女真必亡我大辽宗庙,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大辽已向女真遣使五次,皆未得到应允,向女真称臣,不过左相公个人美梦耳。”

随着左企弓和韩昉的争吵,赞成投赵宋王朝的和赞成投大金国的也争吵了起来。

见满朝文武,不是赞成投赵宋王朝的,就是赞成投大金国的,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主张死战到底与大辽帝国共存亡的,萧普贤女心中一片凄凉!

萧普贤女忍不住想:“难道我大辽帝国真的就此完了吗?”

萧普贤女很不甘心,她真的不想大辽帝国亡于她手!

可不甘心又能怎么样,“宋”金夹击奄奄一息的北辽,根本不给北辽活路。

不用别人说什么,萧普贤女自己也能看出来,北辽真的是进入了倒计时。

从内心深处来讲,性格刚烈的萧普贤女,想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决反对投降。

可现实情况却是,如果萧普贤女再阻碍她的臣民投降,难保她的臣民不会像李处温、李奭父子那样,再动将她给捉了献给赵宋王朝或者是大金国的心思。

所以,萧普贤女再强逼着臣民跟她一块坚守到底,肯定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耶律大石和萧干都不在燕京的情况下。

而投宋还是投金?

萧普贤女想投金。

然而问题是,就像韩昉所说的那样,女真人必亡辽国宗庙之意已经表露无疑,绝不可能给北辽活路,真不是她想投就能投的。

而投赵宋王朝,对不起,就是死,她萧普贤女都肯定不会投让她感觉恶心至极的赵宋王朝。

那该如何是好?

萧普贤女眼珠一转,说道:“诸位爱卿不必再争了,今我大辽已无选择的余地,不如同时向大金和大宋遣使求和,谁先接受我大辽的议和条件,我大辽便向谁称臣纳表,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萧普贤女当然不是真心求和,尤其不是真心向赵宋王朝求和。

萧普贤女只是走投无路了,才不得不顺着大臣们的意思,先使用缓兵之计,等耶律大石和萧干回来,顺便再看看,随着事态的发展,会不会有什么转机?

北辽的一众文武大臣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萧普贤女的缓兵之计,相反他们觉得萧普贤女的这个主意非常稳妥。

所以北辽的一众文武大臣一齐向萧普贤女拜道:“太后英明。”

商议完了对策之后,萧普贤女干净利落的派遣尚书都官员外郎张仅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言出使大金国,派遣韩昉和永昌宫使萧容出使赵宋王朝。

由于事态紧急,张仅、张言、韩昉和萧容昨天就已经出发了,一伙前往北安州面见完颜斜也,一伙前往雄州面见童贯……

可虽说暂时稳住了一众一心想要投降的北辽的文武大臣,可形势崩坏至此,让萧普贤女又怎么可能睡得着觉?

辗转反侧了一宿都没有睡着觉的萧普贤女,台头一看窗外,已经东方鱼肚白。

左右也睡不着觉,萧普贤女索性穿上衣服,走出元和殿,然后沿着瑶池岸边的鹅卵石小路随意地漫无目的地走着。

瑶池中的荷花已经败谢了,只剩下残梗断颈和一片片枯黄的浮萍。

而湖面则像是一潭死水,微澜不兴。

萧普贤女抬头仰望天空,只见一团团乌云由南向北滚滚而来,云层越积越厚,一场暴风雨似乎即将到来。

萧普贤女突然有了一个很不好的直觉。

可不等萧普贤女去细想,突然有人来报:“太后,大事不妙,宋军杀进城了!”

……

……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