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页

这其实也是宋朝的规矩,金银只能收藏储存,不能在市面上流通,要使用时,必须先去钱铺兑换成铜钱,但规定是规定,但实际也难以禁止,拿银子去酒楼消费,谁会不收呢?

所以这条规定基本上名存实亡,不过在鲲州却得以严格实施,任何商铺都不允许收金银,只能用铜钱,违规者将被逐出鲲州,这也是为了保证百姓能够安心生活,而不被金银痴狂,全部跑去淘金,拿金银用不出去,时间久了,大家都对金银兴趣不大了。

实际上,汉县百姓就有过一阵淘金热,后来发现淘金意义不大,这股风潮很快便消退了,晋县百姓也是一样,别看他们现在痴迷于黄金,很快他们就发现,去淘黄金得不偿失,淘来的黄金改善不了生活,反而因为占用太多时间,使生活水平下降。

这是明摆着的事情,砍伐来的琥珀木卖给官府可以换钱,但黄金官府收购价极低,远远低于琥珀木的价格,而店铺和钱铺都不敢收,最后家里铜钱不足,柴米油盐都会成问题,时间一长,谁还愿意去淘金。

范宁知道百姓劝也劝不住,只有等吃了大亏以后才会醒悟过来。

第三百七十九章 芒川银矿

范宁随即又视察了晋县的城墙进度,城墙已初具雏形,事实上,城墙的基础在去年已经完成,大量的城砖都烧制备好,连填城墙中空的泥土都已准备就绪。

所以当批文用鸽信传来后,晋县便立刻动工,修砌得十分迅速,短短一个半月,工程量已经完成近一半,再过两个月城墙就能建成。

范宁在晋县呆的时间不长,次日一早,他便启程返回汉县,州衙和他的家在前年夏末便搬到汉县,整个鲲州的重心都在向汉县倾斜,尤其宋军在两年前夺取了秋田城内,秋田成了船队重要的补给站和中转地,除了和平安京的贸易船外,基本上往来船队都是在日本国的北面航行,鲲北湾和汉县的地位优势便显露出来。

范宁带着十余名骑兵沿着平坦的官道疾奔南下,这条官道是去年秋天修成,从汉县出发,中途分叉,一条通往群牧司,一条通往晋县,这条官道从高空看,外形就像一个大写的‘y’字母,这条官道到晋要走两百里,一条走不完,中途分叉处便有了一座小镇。

不过这座小镇并非是因为修官道而出现,它是因为一座巨大的银矿,这座银矿便是鲲州最大的芒川银矿,芒川便是鲲族语中‘银子’的意思,这座银矿储量巨大,矿石的含银量很高,开采和炼制都很容易,炼成的粗银直接走内河水路前往汉县。

银矿东面就是鲲州的最高处,是一座火山,无数溪流汇聚成一条小河,蜿蜒南下,在汉县北面注入鲲北湾,这条小河取名赤龙川。

距离银矿不到五里便有一座小镇,主要是炼银工匠和他们家眷形成的镇子,一万名日本劳工在银矿上劳作。

粗银产量已从最初的八十万两提升到今年的三百二十万两,月产粗银二十六万两,这是必需的产量,否则一万劳工一个月的工钱就是一万五千贯钱,成本不低,必须有足够的白银产量才能盈利。

黄昏时分,范宁一行抵达了芒川镇,芒川镇原本是一座小镇,自从官道修通后,往来人流多了,商业也慢慢兴盛起来,镇上客栈、酒楼、妓馆、杂货铺,粮油铺、估衣铺等等商铺共有三十几家。

这里除了工匠外,还一座五百士兵的军营,负责维护矿山秩序,这是官矿,自然也有官府,由去年才成立的鲲州矿监司负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