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页

周围宾客见范宁如此受曹家器重,都颇为惊疑,当他们得知眼前少年就是科举第四名,童子科第一名时,脸上露出恍然之意,原来这个少年就是得到天子免召金牌的神童范宁。

待范宁拿出田黄石观音像,周围宾客再次被吸引住了,这段时间田黄石在京城大出风头,但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他们纷纷围上前观看这座细腻如凝固蜂蜜般的田黄石,在一片赞叹声中,范宁签了自己的名字,进了曹府。

曹府虽然占地广阔,但目前的曹府却还不是最大之时,到后来宋英宗登基后,感怀曹皇后的恩养,再次厚重封赏曹家,将北面大片空地赐给了曹府,使曹府面积达到五百亩,那时曹府再次重建,成为京城著名的府宅之一。

但此时的曹府也十分壮观,毕竟占地两百亩,大宅高楼,飞檐斗梁,气势雄伟,光中庭就有近七十亩,到处是花园池塘,随处可见亭台楼阁,完全可以容纳近千名宾客。

女宾客们都进了内宅,男宾客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闲聊,大多都是身穿军服的军人,这也难怪,曹家在军方拥有崇高的地位,一直是军方利益的代言人,曹老爷子过寿,大量将领自然会前来祝寿。

刚才范宁在来宾登记簿上看到了堂祖父范仲淹的名字,也看到了庞籍、包拯和欧阳修的名字,但他走了一圈,都没有找到他们。

这时,范宁听到一个略略有点熟悉的声音,似乎是从亭子那边传来。

“宋军提高装备固然紧迫,但军队的素质也至关重要,我觉得必须两条腿走路,光提高装备,不训练军队,依旧很难打赢胜仗。”

声音是从一座亭子里传来,里面坐着七八个高级将领,侃侃而谈之人范宁却认识,正是他新宅的前房主杨文广。

四周坐在六七名将军,个个身材魁梧,腰挺得笔直,目光炯炯,左边一名中年将领尤其出众,他是亭子里唯一穿着文官服的人,但显然也是军旅出身,脸上轮廓分明,俨如雕塑,神情异常刚毅,当他回头看范宁时,锐利的目光俨如刀子一般。

范宁对他笑了笑,找一个位子坐下,听他们继续谈论军事,那名中年文官颇为惊奇,但也没有反对范宁坐下。

这时,杨文广说完,一抬头便看见了范宁,顿时又惊又喜,“范少郎来了,可是和令祖一同前来?”

范宁微微欠身笑道:“我是单独前来,不过祖父也来了,但不知道在哪里?”

中年文官听说范宁姓范,心中一动,便笑问道:“文广,这位小官人是?”

杨文广笑着介绍道:“这位范少郎便是范相公的堂孙,今年科举童子科第一名,范宁,目前任国子监督学!”

中年文官恍然,连忙起身笑道:“在下狄青,曾得令祖诸多恩惠,也久仰小官人的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