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页

“就是这个道理,外城街道宽阔,基本上都是新修的瓦房,树木也多,居住条件普遍不错,你再看内城,人口多,道路狭窄,居住拥挤不堪,房宅也普遍老旧,但外城的房价就是不如内城,怎么说呢?我们这一行把内城称为古董,而外城是新烧的官窑,相对而言,古董当然要值钱一点。”

又走出数十步,潘三郎一指左边巷子,“这边进去!”

巷子不深,只有二三十步,两人走到巷子尽头,迎面是一座黑瓦门头,两边有抱鼓石,四周有高墙包围。

“就是这座宅子,房东搬家去西京了,出售此房,保证和凶宅、坟宅无关。”

潘三郎上前拍了拍铜门环,片刻,吱嘎一声,门开了,露出一张苍老的脸庞,穿着粗布短衣,一看就知道是看宅人。

“秦大叔,我带人来看宅子,方便吧?”

“方便!方便!快请进!”

潘三郎带着范宁走进宅院,进门两边就是两排屋子,包括厨房、仓库以及下人房等等,都在这里,另外左边尽头是一座牲畜棚,紧靠储物房,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布置。

其实看到这种布置,范宁便知道里面会是什么样子,无非是一座中庭,平时起居、会客、吃饭之处,两边各有一座独院,给未来长大的儿子,然后是主人住的后宅,最多挖口池塘、种点花什么的,总之中规中矩,小户人家的思维方式。

范宁没有兴趣进去看了,他问道:“这座宅子多少钱?”

“主人开价一万五千贯,讨价还价,再用白银支付,我估计一万三千贯能讲下来,官人可有兴趣?”

“我们出去说吧!”

潘三郎见范宁不进内宅,便知道他对这宅子没有兴趣,他笑了笑,“那我们出去吧!”

两人走出巷子,来到大街上,潘三郎笑问道:“官人对房子的布局不喜欢?”

“一方面是这样,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巷子太窄了一点,马车进不去,门也太小了,家里有马车还没有地方停。”

潘三郎回头看了一眼巷子,忍不住笑道:“我居然没看出这一点,确实太窄了,马车、牛车都进不去,而且里面还有几户人家,也不可能把巷子据为己有,原主人是一个商人,或许他不需要乘坐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