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7页

秦吏[校对版] 七月新番 1191 字 2022-10-23

公输雠禀报:“但小人于望楼上所见,敌于数百步外以帐幕遮蔽,长百余步,其后人影攒动,莫名多出了集聚的土石,堆成土山,又有浑浊泥水时常流出,依我看,这是敌在挖掘地穴的迹象……”

他笃定地说道:“彼辈想要穴地攻城!”

……

战争迫使人们动脑筋,为了克服城池的障碍,早在春秋时,火攻水攻都依次上阵,墨子和鲁班这对冤家甚至设想过,从空中作木鸢的办法。

既然脑洞都开到天上去了,脚底下厚实的大地,自然也不会被忽略。

这样便出现了“穴地攻城”法。

据说在三百多年前,郑国郑子展、子产帅车七百乘伐陈,就在晚上挖掘地道进入陈城,遂陷之。从此开始了挖地道攻城的办法,到战国时,这种法子已比较普遍,而针对此术,墨子还专门写了一篇《备穴》。

如何察觉敌人在挖地道,除了造望楼仔细观察敌情外,还得用上耳朵:

在墙边挖深坑,坑中放大瓮,瓮上蒙皮革,然后派人仔细听,如果敌人挖地道,就能发现动静。

果不其然,到了次日,趴在冰凉大水瓮里的“穴师”汇报了情况:

“公输先生,叛军果掘了数条隧道,依次通往城墙处,复又停下……”

这下公输雠基本可以确定了。

“彼辈用的是穴地烧隧之法!缚柱施火,以坏吾城!”

穴城术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种比较原始,挖地道穿过城墙,直通城内,士兵从地道入城消灭敌人,但这办法只能用于攻者众守者寡,且不能被守卒发现,否则通过狭窄地道派进去少许人,纯粹是给对方送人头。

另一类方法使用得更普遍:在隧道里的支柱放火,导致隧道塌顶,毁掉城墙地基,以这种方法弄塌城墙!

叛军用的,显然应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