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页

秦吏[校对版] 七月新番 1398 字 2022-10-23

立场不同,决定了秦人赵人对李牧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么一想,蒙恬能尊敬李牧,坚持提议保留李牧祠,实属难能可贵。

不过,李斯固守着“彼之英雄,我之仇寇”的原则,恨不得捣毁所有李牧祠,将对李牧的记忆,从赵地百姓的脑子里抹去,之后的焚书,也是出于这种目的吧。法家有时候做事太过粗暴,反而会适得其反,有些事越是抹杀打压,遮遮掩掩,越是让人好奇,记得刻骨铭心。

黑夫想想后世,似乎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清朝皇帝居然大张旗鼓地祭祀抗清的史可法,修缮岳飞祠,虽然知道是演戏,但清能如此,秦若演得连清都不如,那也太掉价了。

不过,这件事不能只看对错,黑夫是李斯父子提携的,但蒙恬又将是明年战事的主力,都不可得罪。

他看着在盏中沉浮不定的乌梅,想起了后世上政治课常听到的一句话。

“任何历史人物,都得一分为二地看!”

李斯曾数败秦军,乃秦之大敌不假,但若不分秦人赵人,只按诸夏来算呢?

李牧,就是抵御匈奴入寇,维护冠带之民边境安宁的民族英雄啊!

按照这个思路,黑夫略一思索,冷笑道:“若觉得我会掉进这坑中,也太小看我了,且看好吧,我的答复,既不会与李斯、蒙恬二卿生恶,又能让陛下满意!”

……

秦始皇可不会呆在原地等群臣之议,他很快就离开了马邑,向东沿着冶水(桑干河)巡狩,抵达代郡,又向南行数百里,在代郡、恒山郡的交界处,对着被秦承认为“十二岳”之一的恒山祭祀一番。

时值六月底,天气晴好,秦始皇得以沿着赵人开辟的山道登上山峦。

恒山虽然位置偏北,但遗迹却不少,比如“无恤台”,据传是春秋时,赵简子赵鞅选择接班人,便召见儿子们说:“我将一宝符藏于恒山之上,先得者有赏。”

于是,诸子寻宝符于恒山,却都无功而返。只有最不受宠的幼子赵无恤说:“我已得到了宝符。”但他却也两手空空。

赵简子便让他将情况道来,赵无恤说:“凭恒山之险攻代,代国可归赵氏所有!”这话说到赵简子心上,遂废太子伯鲁,立毋恤为继承人。

站在无恤台上,秦始皇但见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山的北面是代,南面就是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