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终于还是回来了啊!”

夏元吉有些唏嘘,说道:“老金忠去的时候,本官以为大明最后一位慷慨之士都没了,可你终究还是出来了。”

方醒抹了一把脸,说道:“文皇帝去了之后,我有些颓废了,总觉得这世上少了一个值得我尊重,并为之效力的长辈,这一颓废就到了现在。”

夏元吉欣慰的道:“好啊!此事既然你要出头,本官也没话说。”

“读书人是一代一代的,他不是说这一代没了优待也跟着没了,那些人大多经过一代的经营,在地方上的关系盘根错节,而且科举经常举办,享受特权的人越来愈多,加上那些官宦人家,大明是在负重前行啊!”

方醒随即就去了兵部,张本一听他的来意就说道:“此事是好事,只是本官却觉得有些不妥,担心会引发些不测,不过既然陛下决定要做,那本官肯定尽力。”

张本的顾虑也是大部分官员的顾虑,当然,更多官员感受到的是唇亡齿寒。

今天取消了那些人的优待,以后我辈的子孙怎么办?

方醒在六部尚书那里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辅政学士那里他没有去问,因为那是朱瞻基的地盘。

杨荣代替朱瞻基开始了统一意见。

“……此事会撼动国朝的根基,杨大人,这不是虚言,那些读书人若是失去了这个优待,就泯然众人矣,谁还肯忠心耿耿?谁还肯一心苦读?”

黄淮的身体愈发的差了,说完就剧烈的咳嗽起来。

这话是内部的话,杨荣开始时就说过,今天的话谁若是泄露出去,他第一个出手。

既然坦诚说话,杨溥也开口了。

“此事于国有利,只是对以后的坏处却很明显。诸位想想,失去了这些优待,国朝取士就那么点人,剩下的人怎么办?”

杨溥摇摇头,眉头皱的紧紧的:“寒窗苦读十年,可终究是一场空,谁愿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