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毛是在蛰伏,从上次弹劾皇帝纵容臣下求官之后,他名声大噪,然后就开始了蛰伏。

这份不合年轻人心性的心思让不少人都暗自对他抱着警惕,可随着李二毛的沉寂,这些警惕就慢慢的消散了。

所以当他的奏章被送到朱瞻基的案前时,连朱瞻基都有些吃惊。

这份奏章的内容很简单,延续着书院不啰嗦、不修饰文辞的特点,直接指出了大明目前想发展的最大禁锢。

——赋税!

从用商路引导那些豪商交税,从对奢侈品行业收税开始,大明的商税都在一步步的增长着。

可自从南北大通道开始建设以来,连近几年出手豪奢的户部也开始收紧了钱袋子。

“陛下,水泥窑要建造不少,各地都要建,不然拉过去的耗费能让臣想把自己丢进水泥窑里烧死。”

夏元吉也渐渐的老去,和上面英姿勃勃的帝王相比,这些臣子们不少都是垂垂老矣。

朱瞻基点点头,说道:“李二毛的奏章里说,大明可以用建设来拉动经济,这个是书院里的课题,目的就是通过建设,从而让各地和各行各业得到好处。”

夏元吉赞同道:“是这样的,路修到一处,肯定要在当地采买不少东西,加之路好,以后出行便利,不过这倒是便宜了商贾。”

这话暗自在支持着李二毛的观点:陛下,咱们开始全面收税吧。

朱瞻基看了一下下面的重臣,意味深长的道:“他说大明可以开始取消士绅的免税,诸卿以为如何?”

卧槽!

这李二毛比方醒还激进啊!

方醒没来,杨荣断定他肯定不知道这事儿,否则一定会来扎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