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却忽略了他最擅长揣摩的东西。

——人性!

人性本贪,他把自己的儿子们想象的太完美了,以至于他才驾崩,朱允炆在臣子们的建议下进退两难,最后还是选择了削藩,于是靖难开始了。

靖难之役朱棣几番胜败,几次岌岌可危,终究登上了那个九五之座。

幸而朱棣雄才大略,这才没有让寻机而起的鞑靼和瓦剌两部占了便宜,否则就和八王之乱的结局大抵差不多。

晋王一系从朱棡开始。朱棡的运气好,在洪武年就去了。只是他的继承人朱济熺却有些不着调,居然去怼朱棣,后来自然没好果子吃。

朱棡的庶子朱济熿也算是个“人才”,他察觉到朱棣的意思后,就通过各种手段来败坏自己嫡大哥朱济熺的名声。

最后朱棣不动声色的借着朱济熿的手拿下了朱济熺,可他还算是厚道,于是就把朱济熿这个庶子给立了起来。

只是这位庶子后来的作为有些见不得人!

软禁朱济熺和侄子朱美圭,这可以看做是讨好朱棣的作法。

可强收了他老爹的侍女,给嫡母下毒……这些林林总总的恶行连朱棣听了都感到恶心,只是朱济熺更让他恶心,所以才容忍朱济熿活蹦乱跳到现在。

……

从谋逆失败之后,朱济熿就很老实,每天抄写佛经,吃素念佛,不近女色,这样的晋王让人想起了和尚。

薛禄在放走了那个使者之后也有些后悔了,虽然京城并未传来呵斥的旨意,他依旧有些忐忑。

终于等旨意到手,薛禄听到了拿下朱济熿的命令,后面却有一句。

——卿尚能饭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