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页

万历1592[校对版] 御炎 1436 字 2022-10-23

为了防止地方势力死灰复燃,萧如薰开始普及教化和贯彻陵邑制度,双管齐下,就是为了将社会打造为君主-平民的两级状态,代表君主的中央可以直接管辖地方,没有地方势力的欺上瞒下。

萧如薰正在严格提防文官政治的再现。

所谓的文官政治,所谓的君主立宪的雏形,在某些人看来自然是美妙的,因为这很“民主”,很多人都觉得只要君主立宪就万事大吉,君主立宪是万能的。

但是,从没有人想过,这是属于平民的民主吗?

不是的,自从在雅典诞生以来,民主这两个字从来都是属于有钱有权的人,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利妥协,而非平民。

他们有钱,我们有权,我们互相妥协一下,就出现了民主。

所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平民以为自己得到了民主,就和他们被催眠的幻想自己成为贵族并且贯彻贵族精神一样。

一群农民的后代,刚刚翻身没几十年,就开始幻想自己是贵族,为贵族精神大肆鼓吹,这还真是荒唐。

科举士绅诞生于地方,得到功名之后就得到了财富和土地以及地方的利益,他们将代表地方,或者说他们就是地方。

史书中所记载的那些看上去非常正气凛然的故事里,每每都能体现出地方势力尾大不掉的情况下皇权的衰微,而皇权就是中央,中央衰微,地方必然大乱。

比如魏明帝曹睿要视察尚书台的工作情况,皇帝车架到了门口,被尚书台官员赶走了,说你不信任我,自然可以罢免我的官,但是要想进去视察,对不起,你还是先罢了我的官吧。

曹睿被气的脸色发青,但无可奈何,还是走了,原因是什么?

因为地方上的官员同气连枝,只有他们识字读书,只有他们有能力治国,平民百姓都是文盲,能指望吗?

统治者没有士绅的配合能顺利统治吗?

你更换再多的官员,但是还是他们,还是他们当中的一员,皇权实际上已经被架空了,皇帝是无力的。

明朝也是如此,天下读书人在儒门的号召下,在科举利益的维护下,某种意义上也是同气连枝的,你更换一个人,换上另一个人,但还是科举士绅,你无论换谁,总不能换个文盲上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