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页

万历1592[校对版] 御炎 2007 字 2022-10-23

然后就是萧如薰自请留兵三万的请求,理由是余毒未清,地方不稳,担心洞武国死灰复燃,除了他的宁夏本部五千人之外,还有南兵和广东兵、川兵的驻留请求,请求把这些地方军人的军户全部转移到缅甸镇来,然后迁移家属居住到缅甸镇。

对于这个请求,内阁仔细研究了一下,觉得不妥,一者工作量太大,二者认为萧如薰麾下百战强兵,非常精锐,他自己留在那儿就已经很可惜了,要是带着军队一起留着,那更加可惜,所以内阁的意见是除宁夏本部五千火器营以外,其余部队全部召回,但是允许其在日后居住到缅甸镇的镇民当中编练新军,额度是三万,与其一起镇守南疆。

这摆明了就是个坑,按照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十个人里面抽一个当兵都够呛,缅甸这种地方什么时候才能有三十万居民给萧如薰自己募兵三万?

石星力争萧如薰回京无果之后只能退而求其次,也是这样的意见,认为百战强兵留在那种地方实在没有必要,说白了,要不是为了安置萧如薰,缅甸那种地方丢了就丢了,一点都不可惜,现在留着他和那五千人算是安慰,你自己要是能募兵三万那随你,募不到,也别怪我们。

每年从云南拨付军饷和粮食,这一点没得说,让云南巡抚注意负责,这一点请求还是满足他,不然不知道他要闹什么情绪。

水师主力召回,准其留船一百只作为缅甸镇水军存在,克日启程到指定地点将流民装载前往缅甸镇,这些人进入缅甸镇以后要怎么安排,那就是萧如薰自己的事情。

朝廷不派官员建立州县,在缅甸镇实行军管,一应军政归镇南侯萧氏自己安排,但是一应发展需镇南侯自己开源节流,朝廷实在缺乏银两,没有余力,只能以免除三年赋税为替代,然后朝廷赏赐镇南侯一些财物和土地,让镇南侯自己看着办吧!

王锡爵洋洋自得,让萧如薰在那里拼死折腾好了,折腾来折腾去,也没有闲工夫帮着皇帝搞政变,时间一久,锐气尽丧,皇帝也会忘掉这一切,到时候,大明就真正的安稳了,而且让萧如薰驻留南方,整个南方都安全了,出了事情让他去解决就好,反正他能打。

张位和杨俊民也洋洋自得,尤其是杨俊民,终于把流民的大包袱给甩掉了,于是马不停蹄的移文各遇灾州县,让他们组织难民到海边港口集合,等待前往缅甸镇,就能把这些包袱给甩掉了,地方州县长出一口气,用难以想象的超高效率对难民进行了宣传和组织。

真的是很对不起诸位父老乡亲,但是真的没办法,咱们也没有余粮给你们吃了,再留着你们,大家都要饿死了,谁都活不下来,但是呢,朝廷是不会放弃大家的,给大家指了一条活路——在云南之南,威名赫赫的大将军镇南侯萧如薰刚刚打下了洞武国,好大一块土地啊,都是无主之地,只要你们过去,就立刻给你们授田,三年之间免赋税,你们就能吃上饭,得以活命了!

反正意思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咱们这里没粮食了,你们要是再留着,就只能驱逐被饿死,或者被杀死,但是呢,你们要想活,也可以,朝廷也不愿意看着你们活生生饿死或者造反,朝廷给你们活路,你们去缅甸,那里是无主荒地,你们去那里,每家每户都能得到十倍于之前的良田,你们就能活了!

这样的宣传攻势一波一波的下去,然后伴随着宣传的进行,粥棚里的稀粥越来越少,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横在了所有的流民面前——到底是在这里饿死或者揭竿而起就地造反,还是背井离乡去那个所谓的从没听说过的缅甸寻求活路?

不少灾民都相信这是朝廷的骗局,根本不存在缅甸镇一事,朝廷只是要把他们都给赶走,让他们在路上饿死,为了应对这样的流言,杨俊民下令各州县发放给各地灾民赶赴指定海港的干粮,告诉他们,只要过去,沿途州县就会提供给你们几天的粮食,朝廷若要杀你们,现在就能杀,就地就能杀,为什么还要让你们大老远的跑到海港再杀?那不是有毛病吗?

灾民们想想觉得也对,朝廷要杀人的话早就杀了,怎么也不至于给大家编出一个这么无厘头的谎言,按照朝廷的节操值来判断,越无厘头越虚无缥缈,反而就越可行,而那些近在咫尺的美好生活之类的,就绝对是谎言,而朝廷这一次底气很足的样子,完全不像是欺骗。

紧接着,口粮到手了,流言顿时没了市场。

大家,到底是死赖在这里等着饿死,还是舍命一搏,去求一碗饭吃?萧如薰的大名大家都清楚,之前萧如薰南下南洋征战的消息朝廷也大肆宣扬过,大家到底是信还是不信,是饿死街头还是拼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