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页

万历1592[校对版] 御炎 1985 字 2022-10-23

王锡爵还能说些什么呢?

“陛下圣明。”

“别说什么圣明不圣明的了,朕还有些事情要和你商议一下。”朱翊钧走回自己的座位上坐了下来:“这一仗打完之后,诸将群臣该赏的赏,该封的封,这些都简单,有三个人的安排朕有些拿捏不准,一是萧如薰,二是李如松,三是宋应昌,此三人的封赏若是不安排好,怕是朝中又要起波澜了。”

王锡爵也明白这里头的道理,萧如薰是最大的功臣,给大明朝弄了数千万两银子,该怎么赏值得商榷,李如松是李成梁的儿子,此次立功也不小,身份特殊,该怎么封赏也是问题,宋应昌是文官主帅,虽然不曾亲临第一线,但是筹备后勤保障大军用度毫无缺漏也是一大功,理论上的第一功,由于之前他已经做到了兵部左侍郎的位置,大胜归来,又该如何封赏呢?

第二百五十五章 皇帝要重整朝纲?

按照大明朝的规矩,官员立了功,文官加官,武将封爵,李如松是个白身,赏赐不难,唯一有些问题的就是他的老爹是李成梁,也是伯爵了,在这个满朝文武都在想方设法打压李成梁的大背景之下,若是父子都封爵,反而会助长了李成梁的声势,因此,朱翊钧不是很好决断。

萧如薰也不用说了,朝鲜之役第一功,为大明解决了很多大问题,不仅体现了军事才能,还体现了一定的政治才能,是个文武双全的帅才,是朱翊钧一手提拔,是他手里的王牌。

但是之前他已经是伯爵,也是总兵,官职是无法继续往上加了,唯有从爵位上入手,可是二十三岁就加到了侯爵,之后若是再立大功,又该如何封赏?会不会搞到封无可封的尴尬境地?

宋应昌是文官,不用太多的考虑到封爵的问题,但是兵部左侍郎再往上就是兵部尚书,可现任兵部尚书石星并无犯错,如何平白无故的就把宋应昌提到这个位置上,把石星赶下去?

之前叶梦熊立下大功的时候就是如此考虑,朱翊钧才默许了文官们批斗叶梦熊的行为,但是宋应昌是没有什么错的,批斗他也太让文帅们寒心了,这可如何是好呢?外放做督抚去?

朱翊钧的烦恼王锡爵也能体会到,萧如薰和李如松再怎么折腾也还是武将,不会折腾到朝廷大局,但是宋应昌就不同了,主帅的位置总领后勤,没有任何差错,为大军进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宋应昌的功劳,照理来说,那么大的功劳的确要升官一级以示嘉奖,可是宋应昌已经是兵部左侍郎了,再升,那就是要石星退位让贤了。

纯粹的文官和文帅之间的矛盾一点儿也不比文武之间的矛盾要小,自王阳明事件以来,文官和文帅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无法调和,比起武将,文官们更加忌惮文帅,而且有着绝对不能让文帅进入内阁的说辞。

纵使如此,你也不能不赏,宋应昌如果步上了叶梦熊的后尘,那估计也会在朝野掀起一阵不小的议论风潮,文帅们会寒心,有此般志向的文人们也会退缩,也会明哲保身,到最后可能不会有人愿意出任类似的职位了,而且这样做的话,文官们的吃相未免也太难看了一些。

王锡爵决定先试探一下。

“陛下,老臣以为,宋应昌的事情暂且不论,萧如薰年纪轻轻,已经是伯爵,爵位就不应当再封了,毕竟他的时日还长,还要继续征战,否则到最后封无可封,反倒不美,倒不如赏赐些钱财土地,然后封个京营职位,从西北苦寒之地调入京城,对于边将而言岂不是最好的赏赐?”

朱翊钧微不可察的皱了皱眉头,继而开口道:“那如何加赏李如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