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页

刘易斯已经彻底无语了,这种战五渣的教派,他完全没兴趣以护教学家的身份去辩论。反而是托尔金对此感觉很有意思,若非他笃信天主教的话,估计还会加入飞面神教玩玩。

“莫西八诫”很容易吸引年轻的高知识无神论者,至少在场的许多牛津学生就蠢蠢欲动。

另一个学生举手说:“先生,我也可以加入吗?”

周赫煊立即说:“恭喜你,这位同学,你现在已经是教友了。不用交费,不用拜神,不用宣誓。同时,飞面神教也欢迎不明真相的群众免费入教,可以试信一个月,不满意的能够随时退教,绝无任何不良后果和毒副作用。同时,我也欢迎教友们创立各种教派分会,比如喜欢吃意大利面的,可以创立‘飞面神教意面圣公会’,我将任命他为地区大主教!”

这一席话讲出,好多人都快疯了,牛津大学的校长有点后悔把周赫煊请来。

主要还是刘易斯问的那些问题太尴尬,周赫煊懒得正面回答,干脆插科打诨把飞面神教拿出来当挡箭牌。

飞天面条神教由此创立,这一天成为神教的“圣日”(星期五),周赫煊也被尊为第一任教皇和飞面大先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到21世纪飞面信众已经突破百万大关,后来还被荷兰等国政府认定为合法宗教。

纵观飞面神教的历史,出现了很多伟大的人物。

比如斯蒂芬·霍金,就是在读大学时入教的,并被推举为飞面神教英国教区大主教。

第951章【淡墨社聚会】

20世纪上半页的英国,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文学创作团体,分别是伦敦的“布卢姆斯伯里团体”和牛津的“淡墨社”(音译为“硬客林”)。

徐志摩、凌淑华等人当年组建“新月社”,就采用了“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模式,即汇聚诗人、作家、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等,以沙龙形式聚会,再通过出杂志、办书店来扩大影响。

“新月社”和“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不同在于思想理念和道德观念,后者太特么前卫了,即便放到21世纪也能毁人三观。

“布卢姆斯伯里团体”强调内在价值,只要内心能够认知真善美,并且不影响他人,那么随便干什么都无所谓。因此,他们追求享乐,反对一夫一妻制,彼此之间关系复杂,多性伴侣、同性什么的属于常态。

这种道德观念在20世纪初非常可怕,想想图灵在二战后因为是基佬而被迫害致死就知道了,“布卢姆斯伯里团体”那帮人居然在一战后就玩多性伴侣和同性。

必须要说,不管是在欧洲还是美国,1920年代都是个群魔乱舞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