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页

不可避免的,周赫煊那篇文章在《非攻》杂志刊载以后,立即引起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有人说他太武断,有人说他不该把美国想得那么龌龊,也有人把文章当学术问题讨论。但更有许多人因此坚信美国必然参战,只要中国能够坚持抵抗,届时必然能够依靠美国赢得胜利。

于是乎,在主和派和主战派之外,中国又出现了“美援派”。这一派主张坚持抵抗,尽可能的把时间往后拖,拖到美国加入战局即为胜利。

在火车专列抵达开封之后,常凯申突然对副官说:“给林主席拍电报,让他任命周明诚担任访英特使。他跟英王乔治六世关系好,怎么也得再弄些援助来。”

仗打起来,花钱如流水。

孔祥熙去年弄来的国际借款,已经消耗得七七八八,老蒋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在搂钱。

第841章【空壳元首】

中华民国的主席林森,此时也住在李子坝,距离周公馆约有二里地。

跟周公馆的奢华高档不同,林森住在普通民宅,家中佣人和侍卫也不多。若真有心怀不轨者,派几个枪手即可把林森给解决,比暗杀如今的部长级高官要简单得多。

放在整个民国的官场,林森都算是特立独行者。这位老先生无妻无子,孑然一身,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平时出门只带司机不带侍卫,唯一的爱好就是收藏古董,同时还笃信佛教。

当初,常凯申、汪兆铭和胡汉民斗得厉害,汪、胡二人联手逼迫常凯申下台。

常凯申在下野之前,想要安排一个放心的国家元首,当时备用人选有二,即蔡元培和于右任。

老蒋是比较满意于右任的,可惜胡汉民坚决不同意,而蔡元培当主席的反对者也很多。最后还是陈铭枢推荐了林森,因为林森在国党之中不属于任何派系,而且资历深厚,喜欢清闲,不爱揽权。

如此人物,自是最佳傀儡人选,常凯申、汪兆铭和胡汉民都非常认可。

于是,林森就此成为中国元首,一直到他出车祸死去。

今天主席先生的早餐,是一碗小米粥,就一碟咸菜。他对吃喝穿没有特别要求,初来重庆时,规定府上每天可买一斤肉。到后来物价飞涨,就只能每天买两角钱的肉——厨师对此很苦恼,因为抗战中期的两角钱,只能买二指宽那么一丁点,肉太少不知该怎么做菜啊。

许多文献里说林森不吃肉,应该是错误的,他只是吃得不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