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页

庞德激动不已,拿着小本本就跑到一块石碑前,蹲在那里认真抄录。

赵燏黄好心提醒道:“庞德先生,不用那么麻烦,直接用纸墨拓下来即可。”

“怎么拓?”庞德迷糊道。

赵燏黄早有准备,让弟子拿出拓碑工具,在将石碑擦洗干净后,分分钟就拓下来一张。

“还可以这样啊,太方便了!”庞德大喜,如同得到新奇玩具,自动变成众人的拓碑苦力。

等了大半个小时,工人们已经把忠义祠简单打扫完毕。

周赫煊首先来到左室偏殿,这里供奉着王立、李德辉和熊耳夫人。因为王立等人最终开城投降了蒙元,所以不能供在正堂,但他们投降是在南宋覆灭以后,且有活城之功,也应受到香火供奉——南宋最后一座县衙,便是钓鱼城内的合州县衙。当时只要遭遇激烈抵抗,蒙古人在攻陷城池后就要屠城。钓鱼城属于击杀了蒙元高层,而唯一没有被屠城的城池,王立投降的要求就是不得杀城内一人。

王立、李德辉和熊耳夫人的牌位,已经找不见了,就连供桌都破朽不堪。

周赫煊对着供桌拜了两拜,便转身走入正堂,里面供有王坚、张珏、余玠、冉琎和冉璞五位钓鱼城抗元先贤。周赫煊亲手为这五人,摆上崭新的牌位,四拜之后,恭敬退出正堂。

工人们也把三牲摆上,顺便把左室王立等人的牌位也摆上,等到吉时,正式开始进行祭拜典礼。

周赫煊领着上百个工厂员工,端正站于殿前。钟观光年纪最大,资格最老,由他负责念祭表,并指挥众人进行拜祭。

庞德这个美国佬对此非常感兴趣,站在旁边不停拍照,拍完了还迫不及待地问:“周,为什么你们要拜二十四下,而不是拜八下?我刚刚学了个成语,叫八拜之交,正好契合八卦。”

周赫煊解释道:“八拜之交,那是世交子弟拜谒长辈,后来也用作结义兄弟之礼。二十四拜是专用于祭祀的大礼,也有十二拜的。比如好朋友的家人去世,你去吊唁,十二拜即为最大的尊敬。一般情况下,清明节给自家祖先扫墓,四拜就比较符合标准。二十四拜和十二拜,用于极为正式、大型和庄重的场合。平常人们见面作揖,一拜为普通问候,二拜为表示尊敬,四拜代表着仰慕、尊崇和无限敬意。另外还有三拜,此为佛教礼节,拜佛只能用三拜或九拜。同时,三拜还是中国人的宾客之礼,主人对客人三拜,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

“中国人的礼节好复杂啊。”庞德听得有些头晕。

周赫煊笑道:“都是些繁文缛节,现在的中国学习西方,平时都用握手礼,作揖已经被弃用了。不过在祭祀这种庄严场合,我觉得古礼还是很必要的。”

赵燏黄突然走过来:“周先生,你来说几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