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页

不管如何,再次遭遇刺杀的周赫煊,被各大媒体疯狂吹捧和宣传。

就连曾经痛骂周赫煊的改组派报纸,也在汪兆铭的授意下,把周赫煊捧为不惧生死的爱国典范,枪口直指独裁专制的常凯申。

后世有个专门研究周赫煊的学者,在其作品中如此写道:

“民国是一个风云诡谲的时代,在那蒸腾的中国大地上,缕缕杀气掩盖不了思想启蒙的生机,昏天暗地的血雨腥风中,又饱含着温情流动,侠士风流。这其中,作为政治纷争工具之一的刺客,演绎了别样的精彩……”

“有个人,他并未得罪任何党派,相反,他跟所有党派都保持着良好关系,但他一生却遭遇了数次刺杀……”

“周明诚的遇刺经历,在民国年间是极为独特的。很难用常理想象,日本军国主义者会处心积虑杀死一个文化人,而且还是国际知名的诺贝尔奖得主。但深入研究之后,我们就能找到其中答案。他发明的‘七人背’,成为敌后抗日战场的犀利武器。而他在战前和抗战期间的文章,更是让日本侵略者心惊胆战……”

“《明诚文集》(1941年增补版)所收录的文章,其中有四分之三内容跟日本有关。那些文章,是当今史学界研究日本的必读资料,是研究一战到二战期间日本经济文化政治不可或缺的珍贵材料。周赫煊对于日本社会的分析研究,犹如一把手术刀,将日本这个国家血淋淋剖开,给当时中国的抗战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参考作用。”

“日本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在1942年初,读到《明诚文集》(1941年增补版),又特地重新阅读《菊与刀》,随后在日记当中写道:‘中国最大的知日派是周明诚,他对日本的分析研究,足抵一个集团军……’所以在1942年秋,周明诚遭遇又一回刺杀,这次的策划者是川岛芳子,实施者是李香兰……”

第807章【途中】

维多利亚号客轮。

甲板上,正举行着热闹的露天舞会。一对对白人伴随舞曲节奏,搂抱着踱步回旋,而中国人则要矜持得多,大部分都坐在旁边喝着饮料微笑观赏,或低声聊着自己喜欢的话题。

这些中国人来头很大,除了财政部长孔祥熙、海军部长陈绍宽、行政院秘书长翁文灏之外,还有铁道部常务次长曾镕甫、海关监督诸昌年、财政部关务署长张福运,实业部国际贸易局局长郭秉文,海关总税务司司长梅乐和(英国人)。

此外,还有一大堆秘书、武官、专员、翻译和技术人员。

只看特使团的阵容构成,就知道绝非庆祝英王加冕礼那么简单,还需要执行一系列外交、贸易、借款、技术合作等任务。

孔祥熙的长女孔令仪,无疑是露天舞会的万众焦点。特使团中也有很多英俊帅哥,但在孔祥熙、宋霭龄夫妇的注视下,这些中国青年官员根本不敢轻举妄动。最后只能便宜外国佬,一个有头有脸的外国中年人,微笑着把孔令仪请去跳舞。

周赫煊睡完午觉从客舱内出来,走到甲板上放眼一瞅,见只剩孔祥熙那桌还有空位,于是大大方方的就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