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页

“还好,”阮玲玉似乎找不到话说,想想又补了一句,“我马上要拍一部新戏,叫《人生》。”

周赫煊看着阮玲玉的样子,颇感觉有些无奈,她实在不适合做一个明星——太内向了。

如果没有周赫煊插手帮忙,阮玲玉明年就要自杀,30万人自发为其送葬,只在上海就有5名少女追随她自杀,各地跟着自杀的影迷也有许多个。这些自杀者留下的遗书,内容都大同小异:“阮玲玉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幸好,周赫煊已经把张达民送进监狱,而阮玲玉也没有跟那个富商牵扯到一起,她这辈子应该不会再因丑闻而轻生。周赫煊不仅救了阮玲玉一个,更救了至少十个以上追随阮玲玉自杀的少女。

狂热粉丝这玩意儿,实在不能以正常的思维来解释。

电影很快开始,一束灯光投在大荧幕上。“渔光曲”、“联华影业公司”等字幕之后,又出现了几行大字:“电光工友金傅松君,为摄制《渔光曲》因公殒命,联华同人,谨于片首向金君致追悼之敬礼。”

好嘛,拍电影还死了一个,是该在片头表示哀悼。

让周赫煊感到无奈的是,这部《渔光曲》依旧属于默片,并没有使用最新的有声拍摄技术。

《渔光曲》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渔民被渔霸逼租而死,妻子被迫给渔霸当奶妈抵债,并一手养大渔霸的儿子。渔霸的儿子长大之后成为留洋知识分子,经历家破人亡而大彻大悟,变成思想进步的劳动者。渔民的儿子因捕鱼而重伤致死,渔民的女儿唱着渔光曲给弟弟送行。

说实话,从拍摄的专业角度,以及影片的戏剧角度而言,《渔光曲》比不上阮玲玉主演的《神女》。

《渔光曲》之所以那么受欢迎,主要归功于它反映了社会现实。影片表现了民国底层人民的艰辛,表现了有钱人的为富不仁,表现了洋人对中国的控制,表现了进步青年对现实的无奈,这些都带给观众以深深的共鸣。

《渔光曲》所要表现的主题,远比阮玲玉主演的《神女》更加深刻和宏大,难怪这部影片能够在苏联获奖。不仅如此,它还受到欧美人士的关注,法国作家联合会副会长对这部影片非常喜欢,重金买下版权拿到全欧洲去放映。

21世纪的中国导演们,真应该多看看民国时期的经典电影,只要拍出打动人心的好作品,自然可以获得国内国际的广泛认可。

“啪啪啪啪!”

电影结束之后,周赫煊起身热烈鼓掌,由衷地赞叹道:“感谢诸位贡献了一部优秀影片!”

好的电影永远不会过时,周赫煊作为眼光超前的穿越者,也只能吐槽这部影片的技术欠缺,而不能对它的内容横加指责。事实上,周赫煊刚才看得津津有味,导演对剧情节奏的处理很到位,演员们的演技也很不错,已经达到了现如今的国际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