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页

也即是说,郑介民单枪匹马跑去桂军搞事,让常凯申轻松除掉了桂军的十多万兵马。正是因为解决了后顾之忧,常凯申在中原大战爆发后,才敢抽调主力北上,否则常凯申根本就撑不住地方军阀的南北夹攻。

郑介民由此成为常凯申的心腹,常年在各地军阀部队中游走,帮助常凯申刺探情报,收买瓦解地方军阀。他的大名已经传遍了军阀界,被郑介民坑过的军阀恨不得将其剖心挖肉。

如今郑介民在军阀界已经声名狼藉,没有哪个军阀敢接待郑介民,一个个都跟防瘟神一般防着。

一人可抵十万雄兵,这是郑介民最得意的事迹。他被周赫煊这个马屁拍得心花怒放,哈哈大笑道:“明公谬赞了,我只是个马前卒,真正运筹帷幄的还是委员长他老人家啊。”

周赫煊又说:“郑兄不必谦虚,就说你去年刺杀汉奸张敬尧的壮举,保住北平、天津的安全,就令周某感到万分钦佩。”

这个马屁瞬间拍到马脚上,郑介民听了差点惊得跳起来,慌张地问:“明公怎么知道是我杀的张敬尧?”

周赫煊笑道:“哈哈,我在平津也是有些朋友的,这种事情不难打听。”

郑介民惊疑不定,连忙说:“明公且勿声张,我破坏了日寇的奸计,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报复。”

周赫煊随口问道:“郑兄这次又是来天津铲除汉奸的吗?需不需要我帮忙?”

“不必了,不必了,”郑介民连连摆手,“我已经有了万全之策,不劳明公费心。”

“如此我就不再多问,”周赫煊一副热血报国的模样,说道,“只要是对国家有利,郑兄支会一声便可,周某保证全力以赴!”

“明公真是国之干城,”郑介民商业互吹一番,为难地说道,“实不相瞒,兄弟手下为了铲除汉奸,经常流血受伤,许多时候都缺乏药品。听说明公有磺胺药的路子,不知……”

周赫煊立即拍胸脯说:“放心,我怎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不知每年10万元的磺胺可够用?”

“够了,够了!”郑介民大喜。

每年进口10万元的磺胺,这些小钱不必惊动常凯申,郑介民完全可以装进自己的腰包。即便再分润一些给地头蛇和经销商,郑介民每年也至少能赚到二三十万大洋,这可是一笔巨款。

这世上能够用钱解决的事,那都根本不叫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