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页

此人虽然貌不惊人,但却颇有些传奇色彩。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南汉宸年仅16岁,还在中学里面读书。他串联十多个同学跑去收拢义军,半个月便召集到2000多人的革命队伍,并组成敢死队跟清军干了一仗。

可惜当时北方的清军势力很强大,南汉宸那2000多人很快被打散,他只好回到学校继续读书。

接下来就是搞实业、开公司,然后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在西北军里边大力发展党员。他还是杨虎城开办的军校校长,随即又担任县长、省政府秘书长。

这样一个人才,跑来《非攻》杂志做主编,实在有些大材小用了。

南汉宸给周赫煊冲了杯茶来,笑道:“周先生,这期的稿件已经编好了,您需要过目吗?”

“那就看看吧。”周赫煊说。

南汉宸把一沓稿件拿来,周赫煊粗略翻阅了片刻,指着其中的一篇文章说:“这个要删掉!”

南汉宸表情严肃地说:“周先生,这是东北抗联打胜仗的新闻,一定能够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我认为应该报道出来。”

周赫煊苦笑道:“我的王主编,老蒋都已经让秘书给我拍电报了。再继续刊发关于东北抗联的文章,《非攻》杂志肯定要被迫关门,你还是悠着点儿吧。”

“既然如此,那就删掉。”南汉宸立即将那篇文章抽出来。

周赫煊告诫说:“王主编,《非攻》以后不要再给共党说好话。这是为杂志考虑,也是为你考虑,你懂吗?”

南汉宸笑道:“明白。”

“天津局势很复杂,日本间谍和国党特务都盯着呢,”周赫煊提醒说,“复兴社特务处的副处长郑介民(正处长是戴笠),已经亲自到天津来了,你们这段时间闹出的动静实在有点大。”

南汉宸一听是郑介民亲自来天津,他顿时警醒起来:“多谢周先生提醒,我要马上出去一趟!”

“请便。”周赫煊说。

南汉宸飞快的跑出去,叫了一辆黄包车直奔码头。他把帽檐压得很低,生怕被人认出来,毕竟曾经在西北当过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