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页

站在中国人的角度,英国现任驻华公使兰普森,是个非常非常讨厌的家伙。偏偏这个家伙还是中国通,坑起中国来熟门熟路,并非那种盲目自大的外交官。

客厅里的宾客越来越多,宋美龄穿着一身旗袍出现,引来洋人贵妇的啧啧赞叹。

萧伯纳来得最迟,并瞬间成为全场焦点,随便说几句话就逗得众人哈哈大笑,林语堂坐在旁边一个劲儿拍马屁。

不知不觉间,沙龙的话题从英国戏剧谈到中国戏剧,萧伯纳不加掩饰地说:“这几天来,我观看了许多中国戏剧,有京剧、徽剧、昆曲等等。说实话,中国戏剧还停留在中世纪阶段,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已经过时了。英国戏剧在100年前也是这样,但经过一系列改革,英国戏剧跟上了时代变化,中国戏剧无疑也需要改革。”

周赫煊问道:“内容还是形式上的改革?”

“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改革。”萧伯纳说。

周赫煊笑道:“中国戏剧在形式上已经发展成熟,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的表演体系。至于内容改革确实需要,中国的戏剧家也在尝试,需要更贴合时代气息才行。”

萧伯纳说:“不不不,形式也需要改革。中国戏剧的表演方式太过陈旧,就像中国的文化一样陈旧。在这个方面,我前几天曾跟鲁迅、林语堂两位先生讨论过。我认为,中国现在毫无文化可言,一切都在追寻西方脚步,还处于粗糙模仿的阶段。中国学者很少有自己的思想,总是试图迎合西方,学又学得不像,这就很尴尬了。”

蔡元培默然,萧伯纳的话虽然不好听,但也说中了现在中国文化界的现状。

林语堂附和道:“萧伯纳先生所言极是,中国学者确实需要更进一步。我们落后西方世界太多,恐怕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追赶。”

萧伯纳笑道:“当然,周先生是个例外,他在多个领域都有开创性的研究。不过我认为,周先生的优秀,正是因为他从小生活在西方,他的思想其实是西式的,跟中国文化毫无关系。我一直都把周先生看做西方人,而不是一个中国人。”

萧伯纳的眼光很准,周赫煊的很多思维习惯确实是西式的。不过周赫煊却不认可,他认为自己属于现代思想,而不是西式思想,当即笑道:“萧伯纳先生,你说错了。我的许多行为习惯确实属于西式,但我的核心价值观却是中式的,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早就根植在我的血液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那都是早已落伍东西,”萧伯纳不屑道,“中国文化对现代人类文明的进步没有任何贡献。”

蔡元培超级愤怒,但又找不到理由反驳。你可以说什么四大发明,但那都是老古董,人家讲的是现代文化成就,中国有哪一项不是在追寻西方脚步?

周赫煊冷笑道:“现代西方文化是什么?残酷掠夺的殖民文化,还是奴役剥削的工业文化?”

萧伯纳笑指着周赫煊:“周,你在偷换概念。你明知道我说的是科学、医学、教育学、经济学这种专业领域,却要偷换泛文化的概念来反驳我。这不是争论,而是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