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页

“难啰,几十万吨粮食分摊到全国,也不够吃两天的。”

“唉,这世道!”

“……”

其实周赫煊买粮食没花多少钱,他购进的是最廉价的玉米。由于大批量购买,每千克单价才0001美元,15万吨玉米总共花费15万美金。反倒是运输、储存费用贼贵(美国农民不愿出运费,需要上门收购),美国国内的收购转运,再加上运到中国来,总运储费高达3万美元。

所以说南京政府那些当官的脑子不灵光呢,买个屁的小麦,在美国买一斤小麦的钱,可以买40多斤玉米。玉米贱到农民都懒得去收获,好多农场直接一把火烧个精光,这些玉米运到中国能救活多少灾民啊!

同样的场面还发生在天津码头,隔日,第二批6万吨玉米运抵天津,用来赈济北方地区的灾民。捐赠给北方的玉米没有南方数量多,是周赫煊出于实际考虑,毕竟这次的重灾区在江淮一代。

随后的几天,全国各大报纸纷纷报道,引起剧烈的舆论轰动。

宋子文也随即发布公告,宣称赈济水灾委员会,已经向美国政府赊购了45万吨小麦,各地灾民请暂时忍耐,马上大批的救灾粮就能运到。

这个公告让很多人鄙视不已,美国洪门和周赫煊都联合捐赠了35万吨粮食,中央政府居然才订购45万吨。

《申报》不吝赞美道:“中国今日遭遇百年难有之大水灾,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周先生个人捐赠粮食15万吨,当为华夏第一义士豪杰!”

于右任看到新闻报道以后,甚至专门写了副对联,从南边给周赫煊寄到天津,内容为:学贯中西,满腹锦绣栋梁材;活人无数,一腔热血菩萨心。

……

南京,憩庐。

宋美龄的母亲刚刚病逝,她已经回老家奔丧去了,常凯申却万万走不开。

常凯申放下手中的报纸,问道:“周明诚和美国洪门,真捐了几十万吨粮食?”

“此事属实,”宋子文说道,“我专门让人检查过,都是优等品玉米,暂时可以缓解江淮灾区的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