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页

阎老西会选在九一八事变的前一个月返回山西,把张学良、常凯申吞并消化华北、西北的计划全部打乱,把东北军精锐牵制在华北地区无法动弹。

阎锡山搞教育、搞工业对国家有贡献,但在中原大战和九一八事变中,却是误国误得很彻底。或许在精于算计的阎锡山心中,国事也不过是一笔生意。

第433章【呜呼哀哉】

轰隆隆!

窗外雷鸣电闪,不片刻大雨倾盆而下。

崔慧茀连忙去关好书房的窗户,回来看到周赫煊刚刚写完的毛笔字,笑着赞道:“周先生的进步真是快,楷书、行书都练得极好。特别是行书,已经颇有名家风范。”

“崔小姐说笑了,就我这毛笔字,只能说勉强见得人,离名家还远得很。”周赫煊自嘲地笑笑,投笔走到窗后,看着外面的暴风骤雨负手而立。

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周赫煊都有苦练过,其中楷书花的时间最多。但最有感觉的却是行书,周赫煊练起来得心应手,初时模仿颜真卿,继而模仿王羲之,如今已略有小成。

崔慧茀说周赫煊的行书颇有名家风范,并非全是拍马屁。因为周赫煊在掌握基本书法技巧后,写起毛笔字来并不拘泥于形式,笔触狂放中带着些含蓄,秀丽中又有些健美之感。

从书法细节上来看,或许周赫煊比不上那些从小练字的家伙,难免有点技法上的瑕疵,但总体而言却别有灵动的韵致。

当然,这仅仅只限于行书,周赫煊的其他书法还是很糟糕——相当于旧时科举考生的平均水平。

崔慧茀来到周赫煊身边,笑道:“周先生喜欢看雨?”

周赫煊感叹道:“这下的哪是雨啊,下的是一把把刀子,把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活活戳死!”

崔慧茀由衷敬佩道:“原来周先生是心系天下苍生。”

从七月初,南方就开始普降暴雨,江淮地区水患频发,从四川到江苏全部变成一片泽国。长江、金沙江、沱江、岷江、涪江、乌江、汉江、淮河、钱塘江、闽江、珠江、大运河全部泛滥,数千万百姓流离失所。

南方的洪灾还没结束,北边又开始了。